2008年對于中國來說,注定是極不平凡的一年。 新春伊始,一場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襲擊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qū);3月14日,“藏獨”勢力策動西藏拉薩嚴重暴力犯罪事件;緊接著,北京奧運火炬在西方幾國傳遞過程中遭遇暴力沖擊和破壞;5月12日,四川汶川發(fā)生里氏8級特大地震,數萬生靈罹難……這接二連三的天災人禍,究竟意味著什么? 目睹著這些天在電視機和電腦屏幕前無數雙被淚水泡腫的眼睛,體驗著中華大地春潮般涌動的至真大愛,感受著被磨難喚起并空前地凝聚起來的高漲激昂的民心民氣,傾聽著5月19日天安門廣場為地震遇難者默哀后人群中爆發(fā)出的“中國加油!”的響徹長空的吶喊,我們領悟到的啟示只有一個:多難興邦! 多難興邦,乃中國古訓。它是歷史經驗的總結,蘊含著歷史的辯證法。中華民族經歷過太多的苦難和災禍,但從來沒有被災難壓垮,始終生生不息,繁衍發(fā)展。這是因為她有著堅忍不拔、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有著在艱難困苦面前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這種民族精神和優(yōu)良傳統(tǒng),像長江黃河,源遠流長;如民族血脈,世代傳承。新中國成立以來,這種民族精神和優(yōu)良傳統(tǒng)同社會主義制度結合在一起,煥發(fā)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集聚起更加巨大的能量,支撐著我們戰(zhàn)勝各種艱難險阻、驚濤駭浪,經受住各種嚴峻考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和歷史性進步。毋庸置疑,我們今天也一定能夠戰(zhàn)勝特大地震災難,重建被毀損的家園。 多難興邦,是因為我們有堅強不屈的偉大的人民。中國人民有著勤勞、勇敢、智慧、善良的品格,曾經創(chuàng)造出輝煌燦爛、震古爍今的中華文明,曾經創(chuàng)造過無數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業(yè)績,大災大難只會使我們的人民愈挫愈奮。這些日子里,始終有一種感慨在人們心頭震顫:我們的人民太好了!在地震巨災面前,受災群眾表現出的驚人的堅韌、頑強,全國人民和海外華僑華人空前的捐款賑災熱潮,全國各地前所未有的大規(guī)模志愿者行動,獻血站、獻血車前長龍般的自愿獻血者隊伍,全社會萬眾一心、守望相助的同胞親情,全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巨大凝聚力,感天動地,令世界動容。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救災現場充滿激情地宣示的那樣:“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就連外國網民也在CNN網站上感嘆:“沒有搶劫,沒有抱怨,只有在毀滅性災難發(fā)生之時人與人的互助”,“你能在世界別的地方找到這樣的13億人嗎?” 多難興邦,是因為我們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執(zhí)政黨和人民政府。震災發(fā)生后,胡錦濤總書記在第一時間作出重要指示,并迅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全面部署抗震救災工作。中國最高領導層在第一時間作出的決策部署,使全國人民在面對巨大災難時有了主心骨,抗震救災有了指揮中樞。地震發(fā)生僅兩小時,溫家寶總理便飛赴災區(qū),親自擔任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總指揮,幾乎走遍四川所有重災區(qū),現場指揮抗震救災工作?!叭嗣裆哂谝磺小保强拐鹁葹牡闹餍?;3天的全國哀悼日,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為普通人設立的國家哀悼儀式。胡錦濤總書記在救災現場鼓舞人心的鏗鏘話語,溫家寶總理面對受災群眾眼含熱淚的殷殷深情,激動著、感動著海內外無數的人們。新加坡《聯合早報》刊文指出,中國總理在救災現場面對受災群眾、救援部隊和全國人民所講的那些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語言,“不是形式,不是套話,而是執(zhí)政者堅持的信念”;“中國式總理,無法復制,想學也學不來?!? 多難興邦,是因為我們有一支中流砥柱般的英雄的人民軍隊。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地震巨災面前,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堅決響應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主席的號令,堅決貫徹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的決策部署,把災情當命令,視時間為生命,從祖國四面八方馳援抗震救災第一線,哪里最需要就出現在哪里,哪里最危險就沖向哪里,哪里最艱苦就戰(zhàn)斗在哪里,表現出不怕犧牲、不怕疲勞、連續(xù)作戰(zhàn)的頑強作風,發(fā)揚了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zhàn)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抗震救災的主力軍、突擊隊。他們用行動再一次證明,他們無愧于人民子弟兵的光榮稱號,不愧為偉大祖國的堅強柱石,祖國和人民將永遠銘記他們的功勛。 多難興邦,是因為我們有不斷自我完善和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國的應急體制機制,在應對一次次自然災害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和發(fā)展。面對這次特大地震災難,中央要求舉全國之力抗震救災,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yōu)勢再一次展現出來。從中央各部門到災區(qū)各級黨委政府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各項救援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進行。全國各地救援隊伍源源不斷趕赴災區(qū),救災所需各種物資迅速向災區(qū)調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社會主義互助協作機制高效運轉。黨和政府強大的動員組織能力,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始終是我們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特有政治優(yōu)勢。而這些,是世界上許多國家很難效仿的。 多難興邦,還因為災難是一所大學校。自然災害讓我們付出生命的代價,災難也使我們學到許多平時學不到的東西。一個善于從災難中總結經驗和教訓、汲取智慧和力量的民族,必將變得更加堅強、更加不可戰(zhàn)勝;她在災難中失去的,必將在自己的進步中獲得補償。 2008年的這段日子,13億中國人心潮激蕩,有太多的人流下太多的眼淚,這些眼淚無人可以“操縱”,完全發(fā)自心底。這段時間在中國發(fā)生的一切,蘊含著異常豐富的內容,值得許多學科的專家學者去深入地研究,也值得關注中國的國際觀察家們正視和思考。我國地震災情受到國際社會的強烈關注,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向中國政府和人民表示慰問并積極提供援助。在這場災難面前,國際社會同中國站在一起。對此,我們深懷感激之情。但是,也有極個別居心叵測的人借災難“唱衰”中國,他們的冷漠、偏見和愚昧令人震驚。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中國人民眾志成城的意志,使我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自信:多難的中國絕不會被壓垮,我們的祖國必將在災難中更加堅強地奮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國,加油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