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而言,調研是聯系群眾、發(fā)現問題、啟發(fā)思路的有效途徑,每次調研總能有所得、有所思。 去年底,我與幾位同事到福建省華安縣先鋒村調研時了解到,上世紀50年代,毛澤東主席曾對先鋒農業(yè)生產合作社的整社經驗給予充分肯定,并為介紹經驗的文章《一個整社的好經驗》寫下批語。 “這篇文章里所描寫的‘四對比、五算賬’,……拿當地農民的經驗向農民作細致的分析,這就具有很強的說明力?!贝宀块T口的四方牌匾鐫刻著毛主席當年的批語,短短300余字,凝結了偉人對這個山村的深切關注和殷切期望。 “‘四對比、五算賬’,是對比什么、算什么賬?”我詢問身邊的村支書。 “主要是以新舊社會對比,分析生產合作社情況,說明入社好還是不好……”村支書一邊解釋,一邊打開資料柜,拿出一本發(fā)黃的書,小心翼翼地遞給我,說道:“這本《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在我們這里已是孤本,這篇文章就匯編在書里面?!?/p> 接過書,我找到《一個整社的好經驗》讀了起來。透過一列列繁體豎排的文字,一幅幅當時村干部耐心細致做農民群眾宣傳教育工作的畫面浮現在我的眼前。 讀完文章,我向村支書提議看看當時親歷合作社的群眾現在過得怎么樣。 村支書很爽快地答應了,并自豪地說:“其實我們村一直運用‘四對比、五算賬’方法,引導群眾做好發(fā)展經濟各種對比和算賬,村民的生活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如今先鋒村有農戶1030戶,種植茶葉5400畝,人均純收入1.3萬多元……” 一路聽著村支書介紹,我們來到村民林碧芳家。林碧芳今年83歲,曾任先鋒農業(yè)生產合作社政治隊長,見證了先鋒村從整社到新農村建設的發(fā)展歷程?!澳菚r候,干部跟農民天天在一起,‘四對比、五算賬’就是在田間農業(yè)生產中產生的……”林老詳細地介紹了整社活動情況后,又特意補充說:“‘四對比、五算賬’工作法不僅原來適用,現在也適用,將來還適用!” 林老的話引發(fā)了我的思考: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我黨一貫堅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無論歷史如何變遷,這樣的好傳統(tǒng)、好作風都應該傳承下去,并賦予其新的內涵,使其在新的時代發(fā)揚光大。 后來,我們又進一步開展座談和專題調研,通過深入挖掘和研討借鑒,賦予“四對比、五算賬”新的時代內涵,形成“在密切聯系群眾上比理想信念、精神狀態(tài)、工作本領、工作作風;在廉潔履職上算政治賬、經濟賬、名譽賬、家庭賬、健康賬”的新“四對比、五算賬”學習討論與實踐活動的思路,以提升紀檢監(jiān)察干部服務群眾的工作能力,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顒娱_展以來,全市紀檢監(jiān)察干部累計進村入戶11740戶,接待信訪群眾5274人次,結對幫扶困難群眾1427戶,慰問困難群眾5523人次,落實幫扶資金218萬元,解決困難1933個,受到群眾的好評。 這次調研帶來的啟發(fā)與收獲,看似偶然,實是必然。正如習近平同志在《談談調查研究》中所說,“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做好領導工作的重要傳家寶”。作為一名領導干部,要堅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進行實地調研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積極與群眾進行面對面、心貼心的交流,及時了解群眾的需求、愿望和創(chuàng)造精神、實踐經驗,傾聽他們的呼聲,總結他們的經驗,吸取他們的智慧,從而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水平,使各項工作贏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真正達到改造主觀世界、轉變工作作風、增進同群眾感情的目的。(作者系福建省漳州市紀委副書記 洪亞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