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八大后各大老虎落馬之際,一批心系群眾的優(yōu)秀黨員干部也進入了人們的視線,怒江州委獨龍江幫扶領導小組副組長、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老縣長高德榮就是其中一位值得廣大黨員干部學習的先進典型。 高老縣長在扎根獨龍江的幾十年中,帶領怒江人民在“解放”道路上大踏步向前,做了大量惠民工作。首先,作為土生土生的獨龍江人,他意識到交通不便利已成為制約獨龍江發(fā)展的一大桎梏,所以他始終重視道路建設,帶領群眾架橋修路,幾乎參與了整個獨龍江公路修建的過程。他說“多一段路、多一座橋,就能盡快連通山外發(fā)展的‘大動脈’,徹底改善交通條件,這是我和所有獨龍族群眾最大的心愿!”其次,他立志帶領獨龍族人民發(fā)家致富,并堅信獨龍族人民能夠靠自己的雙手過上小康生活?!叭绾谓鉀Q以后的花錢問題?總是吃低保也不是辦法,老躺在政府的扶持下過日子更不是辦法。我希望獨龍族群眾用勤勞雙手建起‘綠色銀行’,以后用錢都到山上取。”他根據獨龍江自然氣候特點,親自帶領群眾在密林深處套種草果、花椒、重樓等,發(fā)展中蜂養(yǎng)殖等特色產業(yè)。再次,他知道獨龍江在發(fā)展的大道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他將目光投向獨龍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他發(fā)動大家種植草果、重樓,支持有條件的農戶從事旅游接待,為獨龍族同胞今后的發(fā)展引路;他為獨龍江的學校、醫(yī)院、博物館建設和事關民生的各種問題奔走呼吁,爭取更多政策扶持;他不斷地請來專家老師給農民群眾培訓授課,挨家挨戶地去動員把孩子們送到學校讀書成才,他的足跡幾乎遍及獨龍江沿岸的各個村落,因為心中的信念“我只想為獨龍族群眾發(fā)展進步多找點路子、多想點辦法,讓獨龍族在小康路上永不掉隊!” 從高老縣長身上,我們看到做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似乎很簡單,只要實實在在解決群眾之苦;做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似乎又很難,為群眾的吃飯穿衣操勞幾十年如一日。放棄的是優(yōu)裕的生活,可收獲的是群眾發(fā)自內心的笑容。 那些優(yōu)秀的共產黨員干部總是有很相像的地方,他們一樣心系群眾、充滿干勁,他們一樣懷揣夢想、扎根基層,他們一樣不畏艱苦、真抓實干……他們像引路者,指引著共產黨員應走的道路,順著他們的目光,看到的是群眾百姓,跟著他們的腳步,是平凡又偉大的征程。(州外事和商務局?? 譚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