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月明 自述 人民日報記者 田泓 整理 我叫顧月明,在上海出生成長,工作后辦廠做光伏生意,現為云南紅河云谷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負責人。我從來沒想過會在38歲后去云南發(fā)展種植、養(yǎng)殖業(yè),走上農業(yè)扶貧的道路。而這一切,又是從旅途中一次偶遇開始的。 幾年前,我去云南香格里拉旅游,在向導的帶領下,來到當地老鄉(xiāng)扎西家歇腳。說實話,剛進扎西家門時,我被屋里的窘境震撼了——木板搭成的屋里漆黑一片,雨水順著漏光處流進屋里。 沒過幾天,我在當地一家咖啡館里,遇上了上海閔行區(qū)的援滇干部。聽他們講述在這里的扶貧經歷,我當即下決心為當地貧困百姓做些什么。回到上海,與父母一說,他們全力支持:“既然要做,就做出個樣子來?!?/p> 在援滇干部的鼓勵和指導下,我和扎西以及村里154戶貧困戶簽訂了松茸、黑松露等當地特色農產品收購協(xié)議,將這些產品銷往上海。我還邀請農技專家教村民如何養(yǎng)殖。后來,在當地建立了養(yǎng)殖中心,聘請8名當地村民參與管理,其中便有扎西夫婦。僅工資一項,他們每月可以增收6000元。 2019年中秋節(jié),我收到扎西正在讀大學的女兒發(fā)來的短信,感謝因為我的幫助,讓姐弟兩安心在外地讀書。 我在扶貧路上也收獲了自己的幸?!液鸵晃辉谙愀窭锢Ы痰纳虾9媚锵嘤鱿嘀,F在,我們的女兒已經滿周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