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滇西北高原,大年三十之后的春節(jié)仍然不算春的到來,就連人們春的意識也未必能夠喚醒。凝望正月十五之后還瀟灑飛揚的雪花,你就不會懷疑我說的有假。若說春的氣息,是三月之后的事情了。不過,如果有心,你就會發(fā)現,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春天的氣息仍然倔強地展露,整個春天的繁華世界是經過精心的準備和醞釀,也就是說,春的氣息早在寒冰之冬就在醞釀積蓄,只是春之使者在故意蒙蔽我們的感覺罷了。 其實給我們報春的就是梅花和蘭花。寒梅盛開迎新春,在那個時候,春的氣息就在人們久違的意識中覺醒,蒼松、翠竹、紅梅、雪花,給我們的視覺以震撼,其間滲透著蘭花的幽香和淡雅。雖未入春,但卻有春的意境,在愜意之余讓人有一種竊喜,那是一種比別人提前享受春天的欣喜與滿足。在冬雪的寧靜清涼中品讀這份難得的雅致,摟一捧白雪,煮一杯香茶,真是人間美事。 石板下的小草已披上黃嫩的外衣,蓄勢待發(fā),蘋果和海棠樹的枝條上已掛滿了星星點點的花芽,世間對溫度變化最敏感的蒼蠅也似乎有幾只在活動了,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為鬧春準備著。“春江水暖鴨先知”,空氣中細微的溫度變化都瞞不過春天使者的眼睛,哪里有萌動的氣息她就會在哪里濃墨重彩,為陽春三月的熱鬧準備著。 春天使者的動作細微無聲,絲毫不讓我們人類的聽覺所發(fā)現,但是我們還是可以觀察到使者勾勒的曲線。破開封凍的泥土,芬芳的泥土氣息里蘊藏飽滿的春意。挖一尖冬筍,我們的舌頭會品嘗到春的魅力,視覺會帶我們暢享那份發(fā)掘的春韻。若是不小心截斷了核桃枝,它就會用無盡的淚水、痛訴你破壞了它為三月春演籌備的力量。山尖逐日上調的雪線也在為春天籌備著,娟娟溪流水盡情在山間跳躍,嘩啦啦地打破了冬的寧靜,撓撓熟睡的樹爺爺,掀掀凍僵的小青蛙,像個頑皮的小女孩兒,勾勒著森林的色彩。 其實,不管有沒有覺察到春天的到來,按節(jié)令耕事的農民伯伯應該是最了解春天的了。該準備辣椒、番茄、茄子秧苗的時候,不管雪有沒有融化,寒風是否還吹著,他們都會動起來準備著來年的生計,為餐桌上的瑣碎操勞奔波。 不管是春的使者還是春的耕耘者,在這片魅力四射的土地上,最美的莫過于用勤勞雙手耕耘創(chuàng)造美麗世界的勞動者們,他們創(chuàng)造著這不平凡的世界,用平淡的人生詮釋著活著的魅力,這才是這片土地真正的生機和活力,才是春的氣息——一口延續(xù)而悠遠、生生不息的氣息。(趙建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