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金江鎮(zhèn)位于香格里拉市西南部金沙江畔。江水悠悠,不舍晝夜,金沙靈秀,好點春秋,因此取名為金江。這里匯聚著漢、藏、納西、白、苗、傈僳、彝、普米等8個世居民族。 千百年來,金江各族人民和諧相處相融,用辛勤的汗水耕耘著這塊美麗而富饒的土地,用卓越的智慧創(chuàng)造著多姿多彩的美好生活,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多民族共存,多元文化共融的文化格局,養(yǎng)成了崇尚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fēng)尚。記者來到金江鎮(zhèn)民族聚居較為明顯的興隆村了解到,當(dāng)?shù)馗髅褡逶跉v史發(fā)展中不斷交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過年風(fēng)俗中既保留自身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又吸納其他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 “我們興隆村以白族為主,還有彝族、傈僳族、漢族、納西族等其他民族,形成了實際意義上的多民族村落。不論是服飾文化還是建筑文化,各民族既保留了自己民族特色,又包容其他民族文化,做到和諧共處,村里遇上紅白事時各民族不分你我、不分民族,共同協(xié)作。在我們村,大年三十沒有特殊情況,不會互相串門,家家戶戶留下充足的時間準備年夜飯。初一不能養(yǎng)懶漢,這一天家里的男子需要早起,婦女則專心穿衣打扮。我們村還有搶‘頭水’的習(xí)俗,大年三十守歲到次日零點,家家戶戶立即放鞭炮,然后搶‘頭水’,也就是當(dāng)?shù)厝苏f的‘發(fā)財水’,希望新的一年萬事如意?!钡蠎c日報社退休干部、文化人史效軒說。 鮑秀琴是生活在當(dāng)?shù)氐募{西族,她說,當(dāng)?shù)氐募{西族過年有許多獨特的習(xí)俗,在飲食方面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納西族對年三十的菜品頗有講究,菜式必須是每家十二道,代表一年十二個月。“九十九雙筷,百式百樣菜”這一傳統(tǒng)習(xí)俗在興隆村得到了完美傳承,韭菜根和百合圓子就成為了當(dāng)?shù)丶{西族人年夜飯里必不可少的兩道菜品,韭菜根對應(yīng)九十九雙筷,百合圓子對應(yīng)百式百樣菜。同時,還必須有一道豬頭肉湯,湯中要加入白菜,而白菜也頗有講究,不僅要選用上好的白菜,還要保持原來的樣子,不能切斷,寓意為長壽菜,“長吃常有”是這道菜的吃法,白菜還不能嚼。家中老人說“長吃常有,穿不完,吃不完”之后,年輕人向老人說吉利話,老人先動筷吃起,年夜飯才正式拉開序幕。一家人吃完后,老老少少洗好腳換上新衣裳,小孩就去各家串門,當(dāng)?shù)厝朔Q為“踩彩門”。各家的長輩就把提前備好的紅包發(fā)給小孩,寓意一年好兆頭。 當(dāng)?shù)丶{西族與白族居住在一起,白族村民王賢表示,兩個民族的風(fēng)俗有許多相似之處,也有一些區(qū)別。大年三十,白族人家聚在一起說說笑笑、一起打粑粑,當(dāng)天新鮮出爐的粑粑是白族年夜桌上的“??汀?,深受老老少少的喜愛。吃飯時,白族有一個有趣的講究,老一輩人要求小一輩人不能在米飯中加入湯,必須干吃米飯。這是因為農(nóng)村人到田間地頭干活,吃年夜飯時如果在干飯里加入湯,那么下地干活時會碰上陰雨天而使農(nóng)活“泡湯”。吃完飯后,所有人歡聚一堂開始吹葫蘆絲、跳民族舞,熱熱鬧鬧迎新年。 定居在興隆村的傈僳族每家都有一棵山神樹,這是自家的守護神,也是精神寄托。大年三十,傈僳族村民從早開始忙活起來,在山神樹前鋪上一層青松毛,然后將料理好的一整只雞供給自家的山神,祈求來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平平安安。村民唐桂香說:“以前過年,當(dāng)?shù)乩圩宥际窍囟笕藗冋f說笑笑嘮家常,小孩子盡情享用手撕雞、手抓飯。隨著生活條件改善,風(fēng)俗也有很大的變化,家家戶戶上桌吃飯,吃完后全村一起唱民族歌、跳民族舞?!?/p> 多民族聚居的興隆村,也有少數(shù)的藏族,阿梅和拉宗姐妹已經(jīng)在當(dāng)?shù)厣盍?0多年。阿梅回憶說:“在我們娘家,每年年豬殺完之后,家里每個人都會分到一塊瘦肉,我們已經(jīng)多年沒有在娘家過年了,但每年還是會收到家里人寄來的那份肉,其實,這不僅僅是一塊肉,更多的是家人對我們的牽掛與思念?!?/p>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民族團結(jié)一家親的意識深深地刻在興隆村各民族同胞的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