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洛吉鄉(xiāng)計生專干谷玉金 谷玉金正在接待來訪的村民。 谷玉金在洛吉鄉(xiāng)從事計生專干20多年了,鄉(xiāng)里認識她的人,無論年紀大小,都親切地稱呼她為“谷大姐”。 1985年,19歲的谷玉金高中畢業(yè),正是一個女孩追尋自己夢想的年紀,她憑著一股要走出大山、闖進大城市的沖勁在外闖蕩,但是怎么也沒有料到,四年之后,她會回到家鄉(xiāng),成為一名普普通通的鄉(xiāng)鎮(zhèn)公務員,在計生工作的道路上,一走就是20多年。 80年代,“多子多福”的生育觀念在群眾中普遍存在,大家都認為生孩子是自己的事,別人無權干涉,當時,洛吉鄉(xiāng)還較為封閉,許多群眾觀念滯后,開展計生工作困難重重。為了找到擔任計生工作的合適的人選,當時的洛吉鄉(xiāng)副鄉(xiāng)長楊世榮在群眾中走訪調查時,聽說谷玉金是一個熱情、大膽、有理想的年輕人,他便牽著馬來到了她家,用一顆求賢若渴的心感動了谷玉金,從此,她便與計劃生育事業(yè)結下了不解之緣。 對于一個剛出校門步入社會的女孩來說,“計劃生育”“生孩子”“結扎”等詞語是多么難以起齒,她猶豫了??墒?,無論是什么樣的工作,總得有人來做,谷玉金想到當時鄉(xiāng)長到家里接她時的那份真誠,想到自己能為洛吉鄉(xiāng)的發(fā)展貢獻力量,她下定決心,把這份工作當作對自己的歷練,一定要不辱使命把工作做好,也為家鄉(xiāng)父老能過上更好的日子盡自己一份綿薄之力。 2011年的“少生快富”資金已經撥到了各鄉(xiāng)鎮(zhèn),像往常到農戶家里做宣傳、發(fā)獎金時一樣,谷大姐又一次背上行囊即將出發(fā),鄉(xiāng)政府大院里的同事們都出來為她送行。這樣的場面每年都要上演兩三次,同事們說,這種送行是敬佩谷大姐精神的一種表達。 洛吉鄉(xiāng)雖然只有3個行政村,但卻被一座座延綿的大山所阻隔,加上交通不便,很多路途要靠步行,所以,從一個村民小組到另一個村民小組往往都要花上大半天的時間。像這樣晴灰雨泥的崎嶇山路,谷大姐走了20多年,風雨無阻,她都已經不記得自己在連接洛吉37個村民小組的山路上磨破了多少雙鞋。 為了早日轉變群眾的傳統(tǒng)生育觀念,使全鄉(xiāng)人民能夠通過少生、優(yōu)生的計劃生育政策盡快脫貧致富,她翻山越嶺,走遍了洛吉鄉(xiāng)的山山水水,走村串戶作宣傳,苦口婆心做動員。對那些“釘子”戶反復登門拜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盡量講得通俗易懂又讓老百姓容易接受。 回想計生工作的點點滴滴,谷大姐感慨良多。谷大姐是洛吉人,開展計生工作面對的大多是熟人,期間遇到了很多的阻礙。她有一些親戚是“雙女戶”,也就是有兩個女兒,由于受傳統(tǒng)思想的禁錮,親人們希望能夠再生一胎男孩,但這是違反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在親情和國家政策面前,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當然要維護國家政策法律。剛開始的時候,為了阻止超生、搶生的問題,親人對谷大姐產生了怨恨,彼此的關系鬧得很僵??墒撬]有灰心,反而往這些家里走得更勤,每次都花心思自掏腰包帶上一些小禮物,只要有機會就不失時機地宣傳落實計劃生育政策的好處,經過不懈努力,這些家庭的工作做通了,關系也漸漸變得好起來。等到因為認真落實計生政策而得到國家資助和獎金,家里生活慢慢變得富裕起來的時候,大家都對她充滿了感激。 谷玉金始終相信在平凡的崗位上更能體現(xiàn)人生的價值,她的愛心、耐心、全心全意,獲得了群眾理解、信任和尊敬,她為那一聲親切的“谷大姐”而感動和自豪。20多年來,憑著她對工作的熱愛和執(zhí)著,洛吉鄉(xiāng)群眾在很大程度上轉變了盲目生育的狀況,全鄉(xiāng)人口數(shù)量的增長速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實現(xiàn)了從“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轉變,群眾也在踐行計劃生育政策的過程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和云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