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西縣非公經濟發(fā)展紀實 ● 楊洪程 在人們的記憶里,30多年前,維西縣城僅有兩家國營旅社,城鄉(xiāng)居民排著長隊爭先恐后購買回鍋肥肉,一人一盤,不能多買。 如今,國營旅社在維西縣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上百家私營賓館酒店、飯店餐館和生態(tài)農莊。人們再也看不到排著長龍爭著購買回鍋肥肉的情景,相反,消費者在酒店、餐館和生態(tài)農莊里充分享受“上帝”的待遇。這些非公企業(yè)在改革中萌生,在春風里成長。真可謂:改革釋放活力,發(fā)展惠及民生。 在春風里成長 康普鄉(xiāng)弄獨村民小組34戶群眾拆了木板房蓋上了彩色環(huán)保大瓦房,居住條件顯著改善。弄獨村群眾永遠記得金鑫水泥制品廠廠長楊嘉祥的深情厚誼。去年3月,為幫助弄獨村群眾改善居住條件,楊嘉祥捐助彩色環(huán)保瓦,并與其他非公經濟人士一道幫助34戶群眾建蓋新樓房,讓群眾過上了安居生活。 20多年前,楊嘉祥和弄獨村34戶貧困群眾一樣過著溫飽不足的生活。這位胸懷致富夢想的農民從開拖拉機跑運輸做起,歷經艱難困苦。如今,他已成為擁有3個水泥制品廠,長期聘用89名工人的農民企業(yè)家,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圓夢小康,成就人生夢想。金鑫水泥制品廠的彩色環(huán)保瓦除滿足州內需要外,還銷往麗江玉龍縣、西藏芒康等地。 楊嘉祥從“泥腿子”到農民企業(yè)家的經歷,見證了維西縣改革開放30多年來非公經濟伴著春天茁壯成長的歷程。 “沒有改革開放,沒有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就沒有我的今天?!本S西縣聚龍湖酒廠廠長毛從新深有感觸地說:“改革開放前,我是一名靠著做零工過日子的城鎮(zhèn)居民,不要說吃得好,就連吃飽都很難?!?/p> “農客,阿克吉!”坐在農村短途客運車上的康普鄉(xiāng)阿尼比村傈僳族農民說。20多年前,不要說像阿尼比這樣的傈家山寨,就是干部下鄉(xiāng)也要靠自行車或走路。創(chuàng)辦維西縣聚緣公共客運公司的人是年僅三十出頭的張映熙。這位敢為人先的年輕人艱苦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辦的公司已發(fā)展成為擁有306輛農村短途客運車、56輛農村貨運車、18輛出租車、19輛公交車的具有一定實力的公共客運企業(yè),為解決城鄉(xiāng)群眾出行難、出行不安全、出行貴問題作出積極貢獻。張映熙說:“回顧走過的歷程,最大的感想是,依靠黨的好政策,只要找準了為大眾服務的路子,只要得到服務對象的認可,就一定能讓人生出彩?!?/p> 好政策猶如春雨潤物,催生萬物。在黨的富民政策光輝照耀下,改革大潮在三江腹地維西風起云涌,勢不可擋,一大批敢闖敢試、敢吃螃蟹的非公經濟人士脫穎而出,他們在追逐人生夢想的同時,描繪出一幅維西經濟社會跨越發(fā)展的壯美畫卷。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非公經濟已撐起維西經濟的“半壁江山”,成為推動維西經濟社會跨越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和擴大城鄉(xiāng)居民就業(yè)的主要渠道。到目前,維西縣私營企業(yè)達225戶、注冊資金350708萬元、從業(yè)人員2267人;個體工商戶達5502戶、注冊資金33707萬元;非公有制經濟上繳的兩稅占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近三成,產值占全縣國民生產總值五成。 面向未來,每戶非公企業(yè)都有自己的愿景,每個人都希望人生出彩。毛從新說:“我的新廠房年內建成,技術改造正在抓緊進行。按照誠信經營、打造品牌、提質增效的思路加快發(fā)展,再過5年,我的工廠有望成為迪慶州境內最大的白酒生產企業(yè),產值翻兩番。” “沒有改革就沒有出路?!边@已成為維西縣非公經濟界人士的共識。 為和諧社會添彩 “紅土情深,光照千秋;扶貧濟困,回報社會?!边@是弄獨村群眾向參加“云南紅土情·光彩進萬家”活動的維西縣非公經濟界人士敬獻的一面錦旗上書寫的鎏金大字。 維西縣保安公司有一張愛心活動記錄表: 2011年以來,啟動“圓夢大學”愛心基金,資助16名貧困大學生,每人每年資助5000元,資助金額已達9.5萬元;委培保安專業(yè)武校生7名;向縣民族小學希望工程20名貧困小學生資助10000元;向維西二中10名貧困初中生捐助10000元;2012年“三八節(jié)”,向拖枝村20名婦女資助6萬元到北京學習;每年春節(jié),公司組織員工看望困難群眾,共計發(fā)放大米20噸、糧油2.5噸;為幫扶永春鄉(xiāng)彝族同胞,公司先后送去大米、電器等價值3萬多元的物資。截至2013年8月,公司已累計捐款30多萬元。為了與當地百姓共創(chuàng)文明、共享發(fā)展成果,讓有能力的群眾脫貧致富,公司無償借款80多萬元,支持當地群眾買車到礦山搞短途運輸。 近年來,維西縣非公經濟人士積極參與“光彩事業(yè)”行動。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縣工商聯(lián)的引導下,非公經濟人士先后捐贈17.2萬元幫扶康普中學、康普完小、巴倮完小、民族小學、保和鎮(zhèn)完小學生,捐贈7.4萬元用于社會公益事業(yè)建設,捐助5.1萬元慰問和幫扶困難群眾和困難黨員。在汶川地震中,維西縣非公經濟人士捐資11.0723萬元,為災區(qū)送去一份愛心;在維登鄉(xiāng)新化村新化村民小組火災時,捐贈錢物6萬余元,廣大非公經濟人士用自身行動詮釋了致富不忘回饋社會的“光彩精神”。 維西縣非公經濟人士積極投身“云南紅土情·光彩進萬家——民營企業(yè)感恩行動”,楊嘉祥等22名非公經濟人士捐贈物資及資金40萬元,幫助弄獨村民小組建成通村水泥衛(wèi)生路面376米、家家通了衛(wèi)生路面,34戶農戶蓋上了水泥彩瓦,每戶住房都進行了翻新裝修,家家新建衛(wèi)生廁所、家家院落有了水泥地皮,新建了300平方米的1個公共活動場所,村容村貌明顯改觀。 據統(tǒng)計,近5年來,維西縣內外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捐贈款物累計達174萬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