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2018一道国产高清视频|夜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av|中文字幕色婷婷在线视频|久久久久久久一线毛片

木德偉:我與迪慶一起成長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7-07-14 15:11:18

近日,記者采訪了出生在1957年的迪慶高級農藝師木德偉。木德偉扶今追昔,感慨萬千。如他所言,他的故事體現了黨對邊遠藏區(qū)農業(yè)科技工作者的無限關愛,也見證了家鄉(xiāng)的變化。

憶苦思甜念黨恩

木德偉說,“我是一個山區(qū)農民的孩子,家在香格里拉市三壩鄉(xiāng)安南村,據父親說,我是家鄉(xiāng)土地改革分田地的那天生的,那天土改工作隊的同志正好來到家里,父親請他給我取名,他給我取名為木得地,寓意為分得土地的意思,雖然后來我改了名字,但我從此與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p>

木得偉的童年是在人民公社、大躍進時期度過的,童年時期給他留下最深刻的記憶是在外婆臨終前,家里一粒糧食都沒有。媽媽為了讓病重的外婆充饑,從大集體食堂里要來了比雞蛋還小的幾個土豆,他和二姐趁媽媽不在家,把那幾個土豆燒吃了,結果被媽媽狠狠地打了一頓。那個時期因疾病和饑荒死了不少人,木得偉的外婆也是在當時去世的。

木德偉讀書時是“文化大革命”時期。那時從小學讀到高中幾乎不需要升學考試,升學靠貧下中農開會推薦,如果家里有“地、富、反、壞、右”分子,這家的學生是不能上中學讀書的。在他小學畢業(yè)的時候,父親被扣上了“反革命分子”的帽子而被批斗,木德偉未能到中學讀書。因家庭出身是貧農,父親其實也沒有反什么革命,對此母親不服,找社長和校長評理,最后爭取到了讓他復讀一年的機會。恰好第二年小學升中學,木德偉考入了中甸一中。

升入初中后,考試制度被取消,當時的國情是“以階級斗爭為綱”,學生除了上課時間外,主要是參加“批林批孔”、“反擊右傾反案風”等政治運動和學工、學農、學軍活動。學生一個禮拜打一次牙祭,隔三差五能吃上一點點肉,無論春夏秋冬都沒有什么可以替換的衣服褲子,即使是冰天雪地的冬季,也沒有內衣內褲和防寒的大衣可穿。學生上學和放假回家時,要背上干糧徒步翻越幾座雪山。到家后,就要去參加集體勞動,靠掙工分吃飯。

木德偉說:“想想過去,看看現在的學生,從上幼兒園開始就有專車接送,有營養(yǎng)餐吃,除了學校老師之外還有家教老師輔導。在短短的幾十年里,社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迪慶各族人民群眾真正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茁壯成長作奉獻

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制度,1978年木德偉考入了迪慶州農校,這是他人生中的一個新的轉折點。三年的安心學習,為他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專業(yè)知識基礎。1981年,木德偉畢業(yè)后被分配到迪慶州種子公司工作,從事良種繁殖及農機推廣工作。由于他在工作中愛崗敬業(yè),工作成績良好, 1988年被州農牧局保送到云南農業(yè)大學植保系深造學習。通過兩年的學習,木德偉的農業(yè)科技知識得到了進一步提高,也更加堅定了為迪慶農業(yè)科學技術發(fā)展做出貢獻的理想和信念。

幾十年來,木德偉無論到什么崗位工作,都沒有離開過自己熱愛的這片土地和高原作物,并對此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幾十年來,無論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多少困難,經歷多少風風雨雨,他始終沒有放棄過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追求的目標。

從事農業(yè)工作30多年來,木德偉先后主持承擔了多項國家、省級重大農業(yè)科技攻關項目:1981至1986年從事良種繁育及推廣工作,為全州糧食增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990年至2003年主持植保植檢工作,主持完成云南省科技攻關項目“青稞蚜蟲及黃矮病綜合防治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針對黃矮病爆發(fā)流行、青稞面臨大范圍絕收的局面,木德偉在深入研究青稞蚜蟲及黃矮病田間發(fā)生消長規(guī)律的基礎上,提出了“治蟲防病,重點控制青稞拔節(jié)前蚜蟲群體數量,切斷病毒傳播循環(huán)鏈”的防治策略。由于技術到位,措施有力,使黃矮病發(fā)病率控制在3%以下 ,損失控制在1%以下,不僅遏制了青稞黃矮病的發(fā)生危害,而且促進了青稞產量的穩(wěn)步提高。項目成果經查詢及專家評審在國內均屬首創(chuàng),在青稞病蟲害綜合治理領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獲云南省科技進步獎,同時填補了解放以來迪慶州農業(yè)科技獎的空白。

2004年至2008年,木德偉主持實施了云南省科技攻關計劃“優(yōu)質青稞良種選育及高效栽培示范”項目,引進了國內外青稞種質資源,通過多點穿梭育種,篩選出青稞優(yōu)良新品系(種)19個,實現了云南青稞良種大面積的更新換代。制定了“青稞無公害生產技術規(guī)程”,取得了國內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2009年至2013年承擔中央財政科技計劃項目“馬鈴薯高產高效栽培集成示范”項目。該項目創(chuàng)新點突出,效益顯著。經省級專家鑒定,總體經濟技術水平達到了國內同類研究與生產的領先水平,獲省農業(yè)廳科技推廣一等獎,省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用心的付出得到滿滿的收獲。木德偉先后獲得過全國振興農業(yè)先進個人,全國農技推廣先進個人,全國農牧漁業(yè)豐收項目一等獎1項,云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4項,迪慶州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云南省農業(yè)科技成果3項,優(yōu)秀論文獎3項,在國內核心期刊和省級刊物上發(fā)表有學術價值論文十余篇。

發(fā)揮余熱作貢獻

木德偉于2013年退休后仍然沒有放棄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和農業(yè)科技工作,要求自己積極、樂觀、向上,做到退休不退步。他幫助州內農業(yè)企業(yè)開展科技培訓,項目編寫、項目評審、項目答辯等工作。為企業(yè)增效、農民增收充分發(fā)揮著一個老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作用。盡力為我州農業(yè)科學技術進步,農民增收致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獻計獻策,發(fā)揮余熱。

木德偉說:“我與自治州同歲,經歷了自治州發(fā)展歷程中的坎坎坷坷和風風雨雨,與自治州一起在黨的陽光照耀下茁壯成長,在黨的培養(yǎng)下成為了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殊榮的一名農業(yè)技術推廣研究員。我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與黨的培養(yǎng)教育分不開,與黨和政府重視、支持農業(yè)的好政策分不開,是黨和人民給了我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和工作平臺,我由衷地感謝黨和人民給我的一切。雖然退休后離開了工作崗位,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無論身在何處,對黨的信念不能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變。我將不忘初心,繼續(xù)努力,為迪慶農業(yè)發(fā)展再作貢獻?!保惲x)

責任編輯: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