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萍 10月17日,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tǒng)的重陽節(jié)。這天,維西縣中路鄉(xiāng)拉嘎洛村拉嘎洛小組活動室前的廣場上一派熱鬧的景象。全村老少聚集到這里參加村里舉行的敬老活動。在活動開始前,廣場邊上的一處“小攤”吸引了許多村民,特別是老年人的目光,原來是拉嘎洛村駐村第一書記和翠堂在廣場邊支起了“理發(fā)攤子”,村民們紛紛圍坐在“小攤”邊,排隊等著和書記免費給自己理發(fā)。半個多小時下來,5、6位村民的形象煥然一新。村民們看著自己理完發(fā)后,整齊、精神、帥氣的發(fā)型,高興得贊不絕口。 和書記2017年剛駐村時,在走訪群眾中發(fā)現,村里許多五保戶和貧困戶頭發(fā)都很長,雖然村子就在鄉(xiāng)政府對面的山上,但由于之前硬化路沒有全覆蓋,村民去趟鄉(xiāng)政府駐地的街上比較麻煩,加上很多老人腿腳不便,理發(fā)這樣一件對于普通人來說的小事,卻成為困擾他們的一個難題。和翠堂看在眼里,記在心上。隨后,他積極上報單位領導,為村里爭取到一些經費,購買了3套理發(fā)設備,分別發(fā)放到村里的3個支部書記手上,讓他們不定期免費為村民理發(fā),而自己每逢村里組織活動或開會的日子,都會抽一些時間為村民,特別是老年人理發(fā),還經常教育當地村民要養(yǎng)成愛干凈講衛(wèi)生的習慣。 “以前村民衛(wèi)生習慣很不好,有的人很長時間不洗頭、不理發(fā),看起來很頹廢。”和翠堂說,“雖然給村民理發(fā)只是一件小事,但扶貧工作也要從小事抓起,任重道遠?!?/p> 今年已經69歲的啊朵底小組村民李宗義,一直以來都是對著鏡子自己剪頭發(fā),不僅麻煩還剪得不好看,自從工作隊為村里配備了理發(fā)工具,他的“頭等大事”就不再是困擾他的難題了?!叭缃竦母刹空婧茫娴陌盐覀儺斪约胰丝创?,太貼心了?!崩钭诹x邊理發(fā)邊贊嘆。 村主任蜂合興高興地說到:“特別感謝工作隊這么用心地為村民服務。我認為為民辦事不一定要多轟轟烈烈,而是要從不起眼的小事做起,讓村民感到貼心,工作隊真是想得比我們村干部還周到?!?/p> 和翠堂作為迪慶日報社派駐拉嘎洛村的扶貧第一書記,自有一套和村民打交道的方法,在拉嘎洛村凡是提到和翠堂,村民大多會親切地叫他一聲“和老師”或“和叔叔”,更有7、8個村民同他以“老庚”(好朋友)相稱。 里起小組的漢胡生提起和翠堂,便滿面笑容地夸贊起來。原來,去年還在迪慶州民族中學就學的女兒漢麗身體不太好,在學校就讀期間,經常生病需要去醫(yī)院,但年齡小又害羞的漢麗時??赐瓴〔桓胰箐N醫(yī)藥費,家里條件本就不怎么好,除了她的生活費外,醫(yī)藥費也是家里一筆很大的支出。在一次入戶走訪中,和翠堂聽到漢胡生的擔憂后,便把這件事記在了本子上,在得空回中甸時,和翠堂會帶著漢麗去看病,幫她報銷醫(yī)藥費……今年8月,漢麗收到了云南民族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在高興之余,和翠堂為她向單位爭取到2000元的補助金。手里拿著剛領到的錢,漢胡生向和翠堂豎起了大拇指:“老庚,太感謝你了,你對我們一家的幫助,我會一直記在心里的?!?/p> 同樣是和翠堂“老庚”的王色底小組村民余正興,對和翠堂也有很高的評價。在8月中旬,兩人的一次閑聊中和翠堂得知,余正興的兒子余強生考上迪慶州民族中學,但臨近開學時,由于陰雨天氣造成道路垮塌,余正興因無法按時送孩子到學校報道而心急如焚。于是,和翠堂在余強生報道的前一天跟村里請了假,一個人載著孩子,早晨從拉嘎洛村出發(fā),從德欽縣繞道,到天黑時二人才趕到香格里拉市區(qū),第二天他還帶著余強生到學校報道,待一切安排妥當才離開?!袄细粌H對我一個人好,他對全村人都是一樣的,只要知道哪家有困難,他都會盡力而為,自己幫不了的,也積極向單位反應,為我們爭取,有他在我們脫貧的信心也足?!庇嗾d說。 此時,正值拉嘎洛村的農忙時節(jié),白天村民們都要外出勞作,但扶貧工作不能因此而停滯,該村的貧困戶遍訪回訪等工作仍要有序推進。為了不影響村民正常的生產生活,和翠堂和其他工作隊員白天整理資料,待下午村民干完活回家后,再去入戶開展工作,常常從下午4點多要一直忙到半夜十二點左右,但他們并沒有因為工作任務繁重而退縮。 近年來,拉嘎洛村鼓勵村民發(fā)展蘋果、香櫞、辣椒等蔬果和藥材種植,根據各村民小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等特點因組施策,根據群眾意愿因戶施策,并與維西嘉詳公司、蘭草公司、麗江山蕓公司簽訂合作協(xié)議,以“公司+支部+農戶”的“訂單農業(yè)”模式運作,逐步帶領當地138戶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此外,駐村工作隊與村“三委”因地因人制宜,通過召開村民大會,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村規(guī)民約,引導群眾發(fā)展生產、愛護環(huán)境、講文明、破陳規(guī)、樹新風……逐漸塑造出一個鄉(xiāng)風淳樸、村容整潔干凈、村民積極樂觀、文娛活動豐富多彩的傈家新農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