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劍平 2020年,迪慶本土知名攝影家羅錦輝再次攜帶他多年創(chuàng)作成果,來到維西縣白濟汛鄉(xiāng)洛吉古,計劃開辦一個攝影陳列館,年屆75歲高齡從事近40年攝影創(chuàng)作,他一直懷著對家鄉(xiāng)的眷戀之情,期望通過光與影的傳播,讓更多的人了解香格里拉人文風光。 從洛吉古到里約熱內盧 1992年5月23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晨間新聞播報:云南迪慶攝影家羅錦輝獲得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聯(lián)合國首屆國際環(huán)境攝影大賽專業(yè)組金獎(冠軍)。這個消息讓千里之外的羅錦輝百感交集。 羅錦輝從小生活條件艱苦。上小學時,他經(jīng)常穿草鞋,每天走四、五公里路去上學,幼小的他暗下決心:“長大一定要成才?!背踔挟厴I(yè),他參軍到部隊,入了黨,當過警衛(wèi)員、文書、班長、會計、指導員,還考上了武漢解放軍軍事經(jīng)濟學院。在部隊,他第一次接觸到相機,“簡直太神奇了”,興奮的他立刻對攝影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上世紀80年代初,羅錦輝從部隊轉業(yè)到州群藝館,用當時群藝館僅有的一臺海鷗4B相機,開始了幾十年的攝影創(chuàng)作生涯。1985年,他考取武漢大學首屆藝術攝影研究班,系統(tǒng)學習了攝影專業(yè)課,掌握了相關文學、詩歌、美術等門類的藝術理論,攝影創(chuàng)作水平有了質的飛躍。 “攝影要有一種感覺。”羅錦輝說。幾十年來,他跟隨馬幫、坐拖拉機、搭乘汽車,腳步遍踏香格里拉熱土,致力于將胸中多彩情愫和深沉情感,用獨具感染力的色彩、光影、線條等攝影藝術的造型語言,充滿激情地進行唯美描述,形成和強化著粗獷、質樸與恢弘大氣的風格。1983年,聽說原香格里拉縣格咱鄉(xiāng)浪都村的景色優(yōu)美,他決定去采風。他和馬幫搭伴,在景區(qū)走了三天三夜,住在最遠的牧場牛棚,吃著玉米飯伴酸奶水。行程中腳扭傷,他堅持拄著棍子,邊走邊攝,終于拍攝到了自然生態(tài)中的雪蓮花,看到了向往已久的無底湖。 1990年,羅錦輝開始拍攝梅里雪山系列作品,經(jīng)常在德欽縣云嶺鄉(xiāng)山野采風,走路久了,腳上長出了厚厚的老繭?!伴L距離坐拖拉機顛得難受,有時候我一個勁吐黃水,渾身沒有力氣。”羅錦輝說。村民們看他背著大包包,有的還誤認為是收藥材的小販子,好心捎他一程,他就把鏡頭對準他們,拍下許多老百姓的普通生活。有一次,他經(jīng)過維西縣小維西騾馬交易大會,拍下了一張黑白相片,場景為幾百匹騾馬交易現(xiàn)場,鄉(xiāng)土味十足,成為不可多得的歷史圖片資料,許多部門單位多次向他征集過這張相片。 在羅錦輝的不懈努力下,攝影作品開始登上《云南日報》等省級報刊雜志,迪慶的民俗文化通過他的鏡頭,被外人逐漸了解。 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羅錦輝更加注重和強調以大眾的視角,關注和表現(xiàn)香格里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生活場景。對當?shù)厝罕娒磕暾略跍厝逶×曀椎念}材,羅錦輝關注了10年,經(jīng)過反復觀察、推敲,他拍出了作品《彩泉》,它以強烈的色彩視覺感,反映了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之間和睦的場景,帶有濃郁的生活情味。這幅作品中,有老年婦女的安詳,中年女子的恬靜,也有小孩子的天真浪漫,如果說人有七情六欲,按照中西方美學的傳統(tǒng)標準,無論是文學、音樂、雕塑、繪畫、攝影,只要能表達喜怒哀樂的兩種以上主題,就算是一個成功的作品,而《彩泉》就能表達現(xiàn)三種以上的人物表情,給人帶來深深的內心震撼。出作品后,他先是起名《沐浴》,“這幅作品名字想了三天三夜,起先從《沐浴》更名為《彩色之泉》,最后才定名為《彩泉》,取意為多彩生活,體現(xiàn)香格里拉的和諧精神?!绷_錦輝說。 1992年,在聯(lián)合國首屆國際環(huán)境攝影大賽中,羅錦輝的這幅《彩泉》從來自世界144個國家和地區(qū)的5萬余幅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一舉獲得專業(yè)組冠軍,他的攝影藝術也由此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憑著一份執(zhí)著與堅毅,他的作品多次獲得各種榮譽:《佛光》1988年獲云南省首屆民族藝術節(jié)一等獎,《沐浴》1990年獲香港“國際旅游藝術攝影大賽”銀獎、1991年獲日本“世界尼康藝術攝影大賽”銅獎,《鼓聲中的太陽》1992年獲中國第三屆藝術節(jié)攝影一等獎,《雪山神韻》1999年獲“中國香格里拉國際攝影大賽”一等獎,《梅里雪山組照》獲“開發(fā)瀾滄江攝影大賽”一等獎…… 香格里拉是創(chuàng)作的沃土 2012年7月,一個名為“美麗家園·香格里拉”的攝影作品展在云南省博物館成功舉辦,那140多幅反映香格里拉神奇自然風光、濃郁民族風情的攝影作品,全部出自羅錦輝之手,人們才注意到淡出多年的他又回來了。 欣賞羅錦輝一幅幅展現(xiàn)香格里拉遼闊草原、巍巍雪嶺、險峻峽谷和多彩民族風情的攝影作品,仿佛跟隨鏡頭,走進了他曾經(jīng)走進的世界,一切似乎可感、可觸,又如同在品味秘境中的美酒、吟誦圣境中的詩歌?!八淮斡忠淮蔚匕汛笞匀凰查g美景凝固為永恒,一次又一次地賦予冷峻雪山和封凍草原以鮮活的生命”,有人這樣評介。 在《彩泉》獲獎后,羅錦輝把獲得的資金拿出來修葺了露天溫泉,讓群眾泡澡更方便,同時購買了單位的攝影器材,改善了暗房設施。之后,他先后擔任了州群眾藝術館館長、州文化局副局長等職務,央視、省州媒體多次拍攝他的專題片,這種功成名就的感覺,讓他如坐針氈。1995年,他辭去了州文化局副局長的職務,選擇潛心鉆研攝影業(yè)務,再一次走向自然山水。 這一次,他開始了“受盡香格里拉折磨,享盡香格里拉山水”的人生旅程,對迪慶瑰麗自然風光、濃郁民族風情、神秘宗教文化進行了全場景式記錄。為了拍攝到梅里雪山朝霞,他在雪山腳下住了七天七夜,大冬天五點多起床,還掉到了零下20幾度的冰溝中,差點凍昏過去。聽說石卡雪山上云海壯觀,他獨自在4500米的山頂露宿,終于如愿以償。攝影途中,遭遇翻車死里逃生,是他的家常便飯。1988年,為了拍好《雪山鴻雁》選題,他在去德欽縣奔子欄鎮(zhèn)書松村時遇到車禍,導致腦震蕩。1991年,他帶香港影友去建塘鎮(zhèn)農(nóng)村采風,被拖拉機撞倒在側溝中。1994年,迪慶紙漿廠開業(yè),請他去創(chuàng)作設計宣傳冊,途經(jīng)橋頭路段時,石頭像雨點一樣落下來,車輛側翻,他受了重傷。反復的車禍,讓羅錦輝落下了二級傷殘,2004年羅錦輝又做了心臟搭橋手術。歲月改變了他的容顏,但他對攝影的癡心依然如故——“只要不倒下,還會繼續(xù)拍下去。” 在各級黨委、政府支持下,加上自籌資金,從2012年起,羅錦輝到北京、上海等地舉辦“美麗家園·香格里拉”攝影作品巡回展,30多場巡展參觀人數(shù)達到50多萬人次。展覽受到全國媒體關注,觀眾好評如潮,提高了香格里拉知名度,對旅游促銷起了極大的作用。期間,他拍攝主編了《魂系雪域》《中國西部香格里拉》《三江明珠——維西》等7本攝影專集,通過梅里攝影學會,培養(yǎng)了一支香格里拉特色的攝影隊伍。2006年,羅錦輝獲得了省級勞動模范稱號、省文學藝術成就獎。 羅錦輝說,取得的一點點成績,都離不開無數(shù)人在背后默默支持自己。妻子的家庭擔當,讓他沒有后顧之憂。母親積勞成疾,臥病在床,只能靠小妹照料,去世時他都未能見上一面。部隊的15年培養(yǎng),鑄就他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精神,使他成為迪慶第一個開辦攝影作品陳列館的復員軍人。“香格里拉沃土給予我豐富的藝術營養(yǎng),沒有各級各部門和父老鄉(xiāng)親的關愛,我也不能在藝術創(chuàng)作天地中有所作為?!绷_錦輝用自己的行動回報著迪慶。 如今,羅錦輝計劃籌辦洛吉古攝影陳列館。陳列館將永久展出他珍藏的200幅相片、用過的相機,并詳細介紹當?shù)剜l(xiāng)村旅游文化?!坝袟l件時,我還要培養(yǎng)一批農(nóng)民攝影家,把家鄉(xiāng)的仙人遺石、高山湖泊、小維西教堂等用畫面定格下來,介紹給更多的中外游客,助推鄉(xiāng)村振興?!绷_錦輝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