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2018一道国产高清视频|夜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av|中文字幕色婷婷在线视频|久久久久久久一线毛片

益新卓瑪:把“非遺”傳承之路堅持走下去

來源:香格里拉網(wǎng)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20-12-02 16:02:22

益新卓瑪:把“非遺”傳承之路堅持走下去

    在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月光廣場,身著華麗藏袍的男女老少正歡快地跳著傳統(tǒng)鍋莊舞,過往游客常會忍不住也即興加入,看著這一幕,阿新的心里滿是欣慰。

    阿新全名益新卓瑪,曾是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的副主任。多年來,她一直致力于當?shù)氐姆俏镔|(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和傳承工作,組織民間藝人展演民族民間傳統(tǒng)歌舞,正是她發(fā)起的保護“非遺”的方式之一。

早在11年前,阿新全家就榮獲了迪慶州州級、云南省省級“和諧家庭”榮譽稱號。

云南省總工會授予阿新家“云南省和諧家庭”榮譽稱號 云南省總工會女職工委員會供圖

    最對不起的就是家人

    說起阿新與“非遺”的緣分,離不開父親的牽線搭橋。她的父親魯茸品初是當?shù)赜忻拿耖g藝人,在他從小的熏陶下,阿新也很早就對當?shù)孛褡迕耖g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傳承、組織和研究工作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2007年,阿新調(diào)動到迪慶州文化局文化館做非遺工作,2013年迪慶州非遺中心機構單獨成立,她就又被調(diào)到了迪慶州非遺保護中心工作。期間,周末下鄉(xiāng)調(diào)研,挖掘、搜集和整理民族民間傳統(tǒng)文化,夜晚挑燈撰寫項目及傳承人的申報材料,加班加點、日夜兼程是阿新工作的常態(tài)。每每感到疲憊、困惑之際,父親的支持就是阿新不斷前行的指明燈。

    “我最對不起的就是家人?!卑⑿抡f道。

    2013年家鄉(xiāng)地震,當時阿新作為“西部之光”訪問學者正要到中國藝術研究院研修,沒能及時回去看望災區(qū)的親人是她一直埋在心里的痛。2017年年關將至,阿新的父親去世,按照當?shù)亓曀祝鳛榕畠旱乃仨毷匦?9天,守孝期不能參與任何歌舞慶祝活動。但偏偏就是這么巧,之前已通知篩巴全片區(qū)在大年初十開始舉辦“篩巴地域歌舞展演”活動,而這個活動是阿新組織的,對民族民間傳統(tǒng)歌舞傳承有著重要意義。

阿新全家福 云南省總工會女職工委員會供圖

    農(nóng)村的歌舞活動是很難組織的,因為平日村子里基本都是空巢老人,年輕人外出打工,孩子們住校讀書,只有到了春節(jié)才能把大家聚集到一塊兒。半夜,阿新躺在床上,聽著窗外不斷飄進來的歌舞排練聲,腦子里思緒萬千。她的眼睛里流著淚水,腦海里閃過的卻是一張張老百姓期待的臉龐。幾番掙扎后,她最終選擇把喪父之痛埋在心里,在父親忌日過了7天后,阿新打起精神,按期舉辦了歌舞展演活動。

    此后,有了阿新開頭,村子里年前有白事就不能組織歌舞活動的習俗慢慢被打破,誰家年前有白事,村干部就到辦喪家庭敬獻哈達慰問,請求舉辦活動。阿新就這樣在家鄉(xiāng)篩巴地域連續(xù)舉辦了3年活動,家鄉(xiāng)即將流失的“篩巴學勒”歌舞也因此得到了搶救和弘揚傳承。

    多年來,阿新始終如一、堅持工作的態(tài)度雖然得到社會各界人士和各級領導的好評,可是她的心里卻一直內(nèi)疚著。父親生病臥床不起,她卻不能盡孝床前,也不能隨時陪伴在老公孩子左右,在非遺中心出勤考勤本上,阿新每年的休假時間都獻給了單位。她明白,自己所取得的成績離不開父母、老公這些家人的支持,所以心里總覺得虧欠他們太多。

    “非遺”路上追趕太陽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民族民間傳統(tǒng)文化的流失和變異速度讓人心驚。這些年,為了“搶救”文化,阿新殫精竭慮,絲毫不敢懈怠。按照她自己的說法,“我把‘非遺’工作當成是追趕太陽的事業(yè)”,夸父逐日的精神也不過如此。

阿新參加歌舞展演 云南省總工會女職工委員會供圖

    她走遍迪慶,探訪了許多民間藝人,搜集了“筑墻歌”“打麥歌”等瀕危的原生態(tài)歌曲,拍攝了當?shù)孛癖姷脑鷳B(tài)舞蹈視頻、照片,耗時5年,這部由她本人演唱,以藏族歌舞文化為主體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演唱專輯《篩巴布姆》問世。專輯對迪慶“非遺”的宣揚和傳承所起的作用也得到了王文章等一眾“非遺”文化研究專家的認可。

    她撰寫的50多篇文章先后在國家級、省級、州級和一些專業(yè)刊物上發(fā)表,榮獲國家級獎項15項、省級獎項5項和州縣級獎項11項。2017年出版發(fā)行了《追尋傳統(tǒng)文化之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文集》一書,同年出版發(fā)行了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專著《篩巴學勒探秘》。

    為了重建藏族傳統(tǒng)歌舞文化的舞臺,阿新提出了“非遺”歌舞文化常態(tài)化展演的方案,這也是她今生的夢想。從2017年起組織2支隊伍(建塘鍋莊舞和德欽弦子舞)嘗試,通過總結經(jīng)驗,至2020年,3年時間,阿新總共組建了10支歌舞展演隊,推廣普及“夜夜有民族民間歌舞”展演活動。通過組織這些隊伍定期到廣場展演,不僅能讓外地游客了解迪慶絢爛多彩的歌舞和服飾文化,同時也能讓本地民眾重塑民族自信,呼吁更多人走上傳承的道路。

    阿新對迪慶“非遺”保護和傳承所作出的貢獻,大概只能用“不勝枚舉”來概括吧。

    阿新赴中國藝術研究院訪學時的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王文章曾經(jīng)在她的音樂專輯題詞“嚶其鳴矣,求其友聲”。非遺保護傳承工作就像是在追趕太陽,日升日落,一個人的力量或許永遠趕不上民族民間傳統(tǒng)文化流失的速度,唯一的辦法就是尋找更多對文化有情懷、志同道合的朋友,眾人拾柴火焰高。用團隊的力量做好非遺保護傳承工作是阿新一直以來的初衷。

阿新參加當?shù)匚幕麄骰顒?云南省總工會女職工委員會供圖

    退休不退崗的“非遺”工作者

    如今,阿新已退休,但走過十多年的“非遺”傳承路,保護和傳承“非遺”的使命早已融入她的骨血,父親的話語就是鼓舞她不懈前行的動力。本著退休不退崗的職業(yè)精神,阿新用始終如一的初心繼續(xù)在這個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直到今天,只要迪慶廣場上哪里有民族民間歌舞展演,哪里就有她的身影,監(jiān)督這十支她一手組建起來的歌舞展演隊伍,為游客認真表演,讓游客親身體驗民族民間傳統(tǒng)歌舞也將成為她今后一直堅持下去的工作。

    “雖然我退休了,但我感覺比上班那會兒還忙。不過想到還能繼續(xù)為迪慶‘非遺’工作盡一絲綿薄之力,我的心里又很舒坦。只要身體允許,我愿意干到70歲!一個人一生的成就不在于獲取多少,而在于奉獻多少。”阿新說道。

    “非遺”保護和傳承這條路不好走,但只要有更多像阿新這樣有夢想的非遺工作者在堅持,迪慶民族民間傳統(tǒng)歌舞文化等“非遺”項目的未來就可期。

來源:云南網(wǎng)


責任編輯:楊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