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wǎng)訊 (記者 殷著虹 ) 1971年4月,我小學還沒畢業(yè),便跳級到了中甸一中(現(xiàn)香格里拉市一中)上初中。在此之前,我在鶴慶縣城鎮(zhèn)小學讀書,由于受“文革”的影響,那里的教學很不正常。而進入中甸一中,給我的印象是學校里師生關系融洽,校園中教學工作秩序井然,學生們學習風氣也很濃厚。這讓我感到既高興又緊張,總是怕學習和勞動跟不上別人。 其實,那時的中甸一中才恢復教學不久,所以學校里只有兩個初中班和一個師訓班。學生不多,組織活動卻不少。記得我剛進校不久的一個晚上,學校組織全校教職工和學生開大會,會議室是由學生集體宿舍改建的,屋子正墻上掛著毛主席的畫像,畫像兩邊是《毛主席語錄》。 三個班的學生和教職工把整個屋子擠得滿滿當當。大會在《東方紅》樂曲聲中開始,駐學校工人宣傳隊代表王自祥宣布中甸縣委批準學校建立黨支部的決定和新黨員名單,接著是駐學校解放軍代表李文才宣布共青團中甸縣委批準學校第一批新團員名單。之后進行了新黨員入黨和新團員入團宣誓儀式。我清楚地記得,黨員入黨宣誓由學校領導母永槐領宣,奚重華、楊楷、段大信、王金聲4名新黨員進行了宣誓。接著由團支部書記段大信領宣,學校新團員們進行了宣誓。大會結束時,“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xiàn)”的歌聲響徹整個校園。 那時,很多同學都加入了共青團,更有十八班同學王金聲加入共產(chǎn)黨的事在校內外傳為佳話。所以,與其說那是一場嚴肅認真的會議,倒不如說它是一個催人奮進的號令,激勵著我們下決心跟共產(chǎn)黨走,這也成為了我走向青春時代的一堂重要課程。 這天以后,我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黨員和團員時時處處都在發(fā)揮著作用,他們時刻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那時,校園里書聲朗朗,積極向上之風在校內外蔚然成風。 在學校黨支部的領導之下,那時,學校里經(jīng)常開展作文競賽、數(shù)學競賽、英語競賽、體育競賽和勞動競賽等活動。“競賽”一詞似乎成了校園里最活躍、最生動的詞匯,激勵著我們不斷努力,不斷進步。 當時,黨員教師、團支部書記段大信是我們的班主任,他對我們的成長和學習抓得很緊,積極鼓勵我們加入共青團,爭做黨的助手。后來,學校增加了許多新班級,我們也成了學校各班級的“老大哥”。 1973年9月,我進入了學校高中班學習,這年學生隊伍中的黨員王金聲成了我的同班同學,可惜他不久便退學回家了。那年,在段大信老師的教育幫助下,我光榮地加入了共青團。正當我在段老師的鼓勵下想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時,“批林批孔”運動到來了,擾亂了學校的教學秩序,直到粉碎“四人幫”反黨集團之后,中甸一中才又回到正軌。 1975年8月,我高中畢業(yè)到農(nóng)村“插隊落戶”。學校黨支部還一直關心著我的成長和進步,在插隊第二年我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的,為此,學校還派老師專程邀請我回校向師生們講述自己成長鍛煉的經(jīng)歷。也就在這天,“英特納雄耐爾”的歌聲再次在校園里響起。 如今多少年過去了,今天的香格里拉市第一中學,已發(fā)展成為了全市建設規(guī)模最大、教育設施最完備、師資力量最強大的現(xiàn)代化學校。 在慶祝建黨100周年之際,黨中央作出對黨齡滿50年的老黨員授予榮譽紀念章的決定。這又讓我回想起50年前參加中甸一中新黨員入黨宣誓的那一幕……如今,他們依然初心未改,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為社會發(fā)揮著余熱。而那“英特納雄耐爾”的歌聲也依然伴隨著我,鼓舞著我,當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好黨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