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滇金絲猴公園位于維西縣塔城鎮(zhèn)塔城村響古箐村民小組,這里生活著9個家庭70余只可供游客近距離觀賞的“雪山精靈”滇金絲猴。這些“精靈”背后,有一支響當當?shù)淖o猴隊——響古箐滇金絲猴護猴隊,余建華就是其中的一員。 隨著云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成立,保護滇金絲猴種群工作隨之展開。曾經(jīng)以狩獵為生的余建華成為了響古箐滇金絲猴護猴隊的隊員之一。 ▲ 余建華通過哨聲與猴群互動。 (張燕 供圖) “護猴隊剛成立的時候,第一任務就是尋找滇金絲猴的蹤跡。為找到它們,我們翻山越嶺,每天走十幾公里山路。遇到下雨天,山里云霧彌漫,能見度僅有幾米,我們只能在大樹、巖石下躲雨。下雪天就更難了,有的地方積雪沒過腰際,我們只能相互攙扶著緩緩前行。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猴群還是被我們找到了?!庇嘟ㄈA回憶道。 1996年3月底,護猴隊在德維交界的薩瑪閣原始森林中發(fā)現(xiàn)滇金絲猴種群,數(shù)量約300只。 尋找到猴群的蹤跡,只是保護工作的開始,余建華隨即開始了長達十年的“追蹤”生涯。直至2005年,余建華才逐漸與野生滇金絲猴建立了良好信任關系,實現(xiàn)了近距離觀察和追蹤猴群。2008年5月14日,余建華與當時救護站員工和鑫明共同完成了滇金絲猴展示群的分群工作(即從野外種群中分離出幾個滇金絲猴家庭用作科學研究和科普宣教展示),并成功將滇金絲猴展示群從3500米以上高海拔區(qū)域引導至2300米至3000米的低海拔展示區(qū)。 “滇金絲猴有一副與人類極其相似的面孔,杏臉桃腮、雙眼皮,還有一對性感的大紅唇,堪稱世間最美的靈長類動物。它們主要以松蘿、地衣、闊葉樹的芽葉以及竹筍等為食?!泵慨斦勂鸬峤鸾z猴,余建華總是滔滔不絕。 28年的付出和相守,滇金絲猴早已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余建華仍然在響古箐帶領護猴隊完成展示群的日常管養(yǎng)工作,并積極配合保護區(qū)完成滇金絲猴野外種群的監(jiān)測工作。每天早上6點到晚上8點,他都在響古箐大山上守護著猴群。清晨,他把守護的滇金絲猴從夜宿點招引到觀猴點,給它們投喂松蘿,迎接來參觀的游客。待到夜幕降臨,所有滇金絲猴上樹休息了,確保猴群安全沒問題后余建華才下山回家,與家人圍坐在火塘邊共進晚餐。第二天一早,猴子還沒醒,他就又來到猴群邊……日復一日,周而復始。有時見到猴子精神狀態(tài)不好,他會立馬聯(lián)系附近的野生動物救護站。 但凡有一點空閑時間,余建華就向專業(yè)人士請教有關滇金絲猴的相關知識,再加上28年來對滇金絲猴的觀察與了解,他已然成為當?shù)厝朔Q贊的“土專家”,相繼獲得“精靈衛(wèi)士”“生態(tài)文明建設標兵”“云南十大環(huán)保杰出人物”等榮譽。 現(xiàn)如今,在余建華的言傳身教下,他的兒子余忠華也在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從事巡護工作15年了,講起滇金絲猴保護工作同樣也是頭頭是道,成了名副其實的“護猴二代”。 在余建華和護猴隊的守護下,截至目前,響古箐滇金絲猴展示群先后有130只猴寶寶出生,成活率達85%以上,有85只滇金絲猴被放歸野外,很好地補充了野外猴群數(shù)量。目前整個保護區(qū)內(nèi)的滇金絲猴數(shù)量已超過2700只。 “既要保護‘雪山精靈’滇金絲猴,也要在群眾心里播撒保護‘雪山精靈’的種子?!痹谟嘟ㄈA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保護滇金絲猴和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的行列。 “20多年前,滇金絲猴生活在高海拔地區(qū),一見到人就跑,大家跟了好多年才和猴子建立起‘友誼’。那時,村民的保護意識也不強,我們就挨家挨戶做工作。通過多年努力,村民開始理解,逐漸樹立起了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庇嘟ㄈA感慨道。 從青澀模樣到如今被歲月鐫刻的面容,余建華把最好的年華奉獻給了滇金絲猴的保護工作。正是有了余建華他們28年如一日的守護,我們才能見到如此美麗的“雪山精靈”滇金絲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