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2018一道国产高清视频|夜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av|中文字幕色婷婷在线视频|久久久久久久一线毛片

第十二屆全國舞蹈展演上的云南響聲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8-07-22 10:05:19

云南網訊(記者 張蕊 夏方海 實習記者 龍彥)7月21日晚,第十二屆全國舞蹈展演在昆明落下帷幕。10天活動期間,共有80個來自全國的節(jié)目和5部舞劇在昆明各大劇院精彩上演。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諾瑪阿美》《聶耳》《跳菜隨想》《山之子》《靈·鏡》《頂家女》《倮·印》等7個云南舞蹈節(jié)目也入選了本屆舞蹈展演,它們以舞劇、獨舞、三人舞等多種形式充分展示云南舞蹈獨特的民族特色和藝術魅力。

  原創(chuàng)舞劇《諾瑪阿美》:創(chuàng)作題材、角度新穎

7月19日晚,由云南省紅河州歌舞團演出的大型原創(chuàng)舞劇《諾瑪阿美》在云南藝術學院實驗劇場上演。作品講述了哈尼族代代相傳的傳說,哈尼族青年英雄納索目睹父親戰(zhàn)死,臨危受命帶領族人走上遷徙之路。在戀人戚姒和母親的鼓勵下走出悲痛,成長為勇敢、擔當的哈尼族頭人。

舞劇《諾瑪阿美》有四個方面的藝術特色:題材新,哈尼族的遷徙之路是執(zhí)著追尋美好家園“諾瑪阿美”的民族精神的體現,這個永恒的題材濃縮著哈尼族的傳統(tǒng)文化與精神家園;立意深,本舞劇立意在于尋找哈尼人的精神家園,這對于當今提出的實現中國夢,有著強烈的現實意義;角度新,舞劇立足于遷徙史詩的厚度,關注身處其中的人物命運,在人物命運的本性抉擇中,凝煉出勤勞堅韌,永不止步的哈尼人形象;用豐富的舞蹈語言融合歌、舞、禮、樂、詩等表現形式,表現內容涵蓋哈尼原始的祭祀儀式、四季生產、風情獨特的三大節(jié)日活動和農耕勞作的特色歌舞等,結合現代舞臺聲光電的運用,呈現一臺原汁原味、風情濃郁、色彩斑斕的民族舞劇。

  獨舞《聶耳》:從聶耳的個人形象反映中華民族氣節(jié)

在7月16日下午舉行的優(yōu)秀舞蹈展演第三場上,云南省歌舞劇院編排的獨舞《聶耳》亮相舞臺,青年舞蹈家袁志平圍繞“高原的兒子,心中的雕塑;人民的聲音,不朽的音符”主題,以聶耳雕塑復活為切入點,用深情的舞蹈闡釋聶耳精神。

身為玉溪人,舞蹈家袁志平從小便視聶耳為英雄,曾在聶耳音樂劇院參演過多場比賽,兩次扮演過聶耳的角色。作為舞蹈的編排之一,他表示,該舞蹈通過更抽象、意象的方式,以現代舞來表達聶耳這個角色。塑造這個角色的難度在于,從塑造聶耳的個人形象來反映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氣節(jié)?!奥櫠敲褡逵⑿郏粌H創(chuàng)造了《義勇軍進行曲》,更鼓舞了中華民族的廣大同胞們,在面臨危難之際保持著積極向上的精神?!?/p>

   《倮·印》熱情洋溢 展現花倮族舞蹈神韻

在本屆舞蹈展演上,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帶來了《頂家女》《倮·印》兩部少數民族風情濃郁的群舞作品。其中,《倮·印》展現了花倮人作為彝族的一個分支,每逢節(jié)日,德高望重的宮頭舉高腳傘引領眾女性圍圈隨笙起舞,從頭至足踝一刻不停地呈“S”形擺動,動作簡潔明快、粗獷熱烈,保留了原始舞蹈的神韻,被稱為東方人的迪斯科。

舞蹈《倮·印》編導李玄告訴記者,這個舞蹈主要是把云南文山州的少數民族文化在舞臺上展現出來,表現民族文化的傳承?!顿馈び 吠怀鲆妥寤ㄙ廊霜毦喵攘Φ膹念^部至足踝一刻不停地呈“s”形擺動的特點,舞蹈中高腳傘是唯一的道具。演員們用獨特的舞姿來向大家述說彝族花倮人質樸、善良,始終傳承著遠古時代的舞蹈遺風。

  文山傣族造型特別 《頂家女》傳承良好的家風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工作團選送的《頂家女》,以全新的編排理念創(chuàng)作出來,充滿著濃郁的傣族風情?!俄敿遗肺璧竿ㄟ^豐富的肢體語言突出塑造劇中人物個性并推動故事發(fā)展,用鮮活的藝術手法突出音樂、服飾和民俗等特色民族元素。舞劇集中展現了傣家女兒多姿多彩的生活場景、傣家獨特的風土人情以及熱愛家鄉(xiāng)、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景。

主演韋琦表示,《頂家女》是舞劇中的一部分。舞蹈中的帽子很特別,像房頂,意為“頂家走”。舞蹈表達了傳承傣家良好的家風和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把思家、念家的民族精神代代相傳。這個舞蹈有柔有剛,第一段比較沉穩(wěn),能表現文山傣族的秀美,她們有美的一面,也有火辣的一面,另一段音樂緩和,通過柔美的舞蹈表現人們對生活的憧憬。

  群舞《靈·境》關注當下哈尼人民崇尚自然

由云南藝術學院帶來的群舞《靈·境》以獨特的哈尼族歌舞元素與現代編舞手法相結合,充分表現了哈尼人民崇尚自然的博大情懷和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談到舞蹈的創(chuàng)作靈感時,群舞《靈·境》的編導鄧鈺瑩坦言,最初的靈感其實就來自于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是學校里小區(qū)里的棕櫚樹出發(fā)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靈感,后來又結合當下的環(huán)境保護問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感想,融合現代的編舞手法進行編創(chuàng)。“總的來說,是大自然給我的靈感?!编団暚撜f。

《靈·境》是一個時代感較強的現實題材作品,結合當下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創(chuàng)作理念,發(fā)揚繼承了云南特有的哈尼族民間舞蹈元素,又創(chuàng)新融入現代的編舞手法,靈活運用道具,延伸肢體無法表達出的語言與意境,做到以物擬人,以人喻物。在編舞的一年中,作品中領舞的形象也由一個母親的形象調整為白鷴鳥。“白鷴鳥是哈尼族的神鳥,哈尼人用以棕櫚葉作為道具,模仿哈尼族的吉祥鳥白鷴行走、飛翔。”鄧鈺瑩介紹,作品就是運用故事敘述的手法來講述哈尼族人對于美好家園的那份堅守。

  群舞《山之子》:以“铓鼓舞”傳承哈尼文化

云南紅河州民族文化工作團帶來的群舞《山之子》,將哈尼男人的背比作大山的脊梁,表現了哈尼子孫從父輩手中接過象征著生命延續(xù)與文化傳承的铓鼓,永沐福佑的過程。

《山之子》編導潘旭東表示,該舞的創(chuàng)作靈感源于哈尼族的“铓鼓舞”,并融入深厚的哈尼文化,更有深度,不同于當地平常的情緒舞。在創(chuàng)作方法上,在抓住元素韻律特點的基礎上,做了一些節(jié)奏方面的變化處理,強化了铓鼓舞的特點。運用隊形的變化、空間的轉化,以及虛實相交的表現方法突出作品的中心思想。

   《跳菜隨想》創(chuàng)新表現彝家“跳菜”傳統(tǒng)

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藝術劇院選送的《跳菜隨想》,由3個彝家小伙將彝族獨具魅力的歌舞伴餐——“跳菜”,重新賦予新意后搬上舞臺,表現出彝族人如火的性格和張揚的生命活力。彝家人在節(jié)慶之際,會唱起熱情的調子,用獨具特色的上菜方式——“跳菜”,端出美食和美酒,共同歡度佳節(jié)的時刻,它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舞蹈、音樂、雜技與飲食完美結合的傳統(tǒng)飲食文化。

舞蹈《跳菜隨想》的編導王娟表示,全國各地表現“跳菜”的舞蹈形式很多,三人舞《跳菜隨想》既保留了原有的民族民間元素,又有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以往的跳菜舞多以咬桌子的形式來展示,這次的三人舞則改變了這種形式,演員們身上穿著的羊皮褂,既用作服裝,也被用作盛菜的道具,打開羊皮褂就是彝族的特色美食,這也是舞蹈中的一個亮點。

展演終將落幕時,舞蹈卻從不停歇。在為期10天的舞蹈展演中,云南舞蹈激蕩起濃郁的民族風情,傳遞出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越來越強的文化自信。

在演出現場,來自云南各地的舞蹈演員不僅認為本屆展演是一個與全國各地舞者交流、學習的機會,更是云南舞蹈充分展現自我,與時俱進舞出未來的契機。

他們感激這個夏天相聚昆明,感謝全國舞者一起舞動昆明,希望舞蹈的力與美和精氣神能感染每一個人,期待下次舞蹈展演上再現云南最強音。

責任編輯:李毅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