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2018一道国产高清视频|夜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av|中文字幕色婷婷在线视频|久久久久久久一线毛片

湯己生:“我的心永遠留在雪域高原”——記安徽省援藏干部、西藏日報社記者部原主任湯己生

來源:香格里拉網(wǎng)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21-04-21 11:41:28

今年1月13日,79歲的安徽籍援藏干部湯己生將自己的6部85本作品捐獻給了母校黃山一中。

“希望這些書能讓母校的學子們多多了解西藏的發(fā)展變化,將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yè)?!辩R頭前,湯己生與母校工作人員留下了一張合影。

  常年艱苦的高原工作讓湯己生落下了滿身病痛,諸如高血壓、心臟病等,更不幸的是他還患上了癌癥。他要趕在自己身體狀況還允許的條件下,把人生的心愿一一完成。

  “我這輩子教過書、務過農(nóng)、當過干部,但最欣慰的是做了一名記者——在西藏日報做記者。”在黃山市人民醫(yī)院的病房里,面對記者,湯己生平靜地說。

   “漢族老大哥,留下來再支援我們一下吧”

  “小湯,去援藏吧,你條件正合適,三年就能回來。”1979年,在徽州地委(今黃山市委)宣傳部,老大姐吳報瑤動員37歲的湯己生響應國家號召,支援西藏。

  “我愿意!”

  臨行前,湯己生買了一張中國地圖掛在家里,用鉛筆在黃山太平和西藏拉薩之間拉了一條直線——他用這種方式告訴家人自己將來的工作地點所在。

  湯己生走后,老母親淚水漣漣:“看看那條線,就是好遠的路啊!”

  1983年秋,為反映西藏農(nóng)村改革變化,在山南記者站工作的湯己生決定到舊社會流放犯人的隆子縣準巴鄉(xiāng)采訪。途中,在一條沿著懸崖峭壁修的簡易騾馬道上,湯己生所騎黑馬受驚失控,幸虧陪同的藏族干部用雙手緊緊拉住了籠頭,驚魂未定的湯己生才幸免跌落懸崖。

  “在西藏的采訪活動中,好幾次都是藏族同胞救了我的命。但既然選擇了這條路,我就要一直走下去?!睖荷f。

  下鄉(xiāng)的苦自不必說,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就連西藏日報機關的辦公條件也相當困難。當時,報社排版用的題頭、插圖等全部要人工手繪,由于高原電波不穩(wěn)定,電傳圖片也往往“缺邊少角”。在報社,湯己生除了采編稿件,還發(fā)揮自己的繪畫特長修補照片。那些年,西藏日報版面上很多優(yōu)雅的標題字體出自湯己生之手。

  由于路途遙遠,湯己生每一年半才能回家探親一次。農(nóng)活老婆一肩挑,家中孩子缺父愛,父母年邁難照料。

  “進藏工作我從不后悔,但家里實在是……”援藏幾年后,湯己生曾幾次考慮調(diào)回安徽工作。得知湯己生想走,時任西藏日報社總編輯群覺苦苦挽留:“你的難處我理解,但現(xiàn)在報社的工作離不開援藏干部,漢族老大哥,留下來再支援我們一下吧!”

  湯己生的心軟了。

  就這樣,一個“三年”變成了八個“三年”,湯己生把西藏變成了故鄉(xiāng),而故鄉(xiāng)卻成了遠方!

   “老湯的報道就像他的為人一樣,靠得住”

  湯己生常說,記者采寫新聞報道,自己先要經(jīng)受教育。在藏工作期間,湯己生就經(jīng)歷了幾次讓他刻骨銘心又深受教育的采訪。

  1998年元月,西藏阿里發(fā)生百年不遇特大雪災,由于信息渠道不通,災情遲遲不能得到全面反映。經(jīng)自治區(qū)領導指示,西藏宣傳部門組織一支由報社、廣播、電視記者構成的聯(lián)合報道組,趕赴阿里采訪災情,并決定由湯己生帶隊。

  當時,年屆56歲的湯己生因患有心臟病正在服藥,考慮到湯己生的健康狀況,阿里地委領導勸他在地區(qū)坐鎮(zhèn)指揮。但他堅持親臨一線,每到一個縣,總要前往至少兩個重災牧民點實地采訪,將親眼所見的災情寫成報道。

  在阿里,報道組常常要隨救災隊伍半夜出發(fā),沿途“攻雪”——途中高底盤的越野車時常會被大腿深的積雪“頂起來”,這時,必須挖雪開路,推車前行。有一次,3公里的路程,老湯一行走了七個小時,才抵達牧民點。

  在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的阿里地區(qū),湯己生一行歷時40多天,跋涉7000余公里,踏遍了全地區(qū)7個縣的受災點,一篇篇新聞報道迅速引發(fā)全社會強烈反響,災區(qū)也迎來了全國各地的關心援助。

  然而,沒人知道,為順利完成組織交付的任務,湯己生自己偷偷吃了40多天速效救心丸。

  “當記者,你要第一時間出現(xiàn)在新聞現(xiàn)場,只有這樣,才能寫出經(jīng)得起歷史檢驗的文章。”這是湯己生在新聞工作崗位上始終堅持的原則。

  西藏日報社攝影部主任白娟回憶起當年在記者部與湯己生共事的情形曾感嘆:“湯主任對待年輕同志的工作失誤從來不發(fā)火,但對自己的工作卻異常苛刻?!?/p>

  2002年6月,第十一世班禪十三歲壽典法事在日喀則扎什倫布寺舉行,在同湯己生共同工作的20多天時間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西藏記者站原站長旺堆也對他印象深刻。旺堆回憶,為準確采寫、真實記錄一個個珍貴的歷史鏡頭,湯己生在活動現(xiàn)場遇到不熟悉的宗教器物、服飾時,就用速寫的辦法直接“畫”在采訪本上,請教相關專家確認后,再寫入稿件。

  “他不講虛話,不裝懂,”旺堆說,“從標題、內(nèi)容,到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會反復斟酌,老湯的報道就像他的為人一樣,靠得?。 ?/p>

   壯麗天河

  1998年,西藏日報社統(tǒng)籌策劃了“雅江行”系列報道。作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雅魯藏布江不僅孕育了西藏文明,也見證了漢藏文化的交流發(fā)展,在西藏,雅江被尊為“天河”。因此,“雅江行”報道的重大意義不言而喻,而這次挑重擔的,又是湯己生。

  經(jīng)過長途顛簸,一個秋日的傍晚,考察采訪組在時任仲巴縣紀委書記江措的帶領下,終于登上了雅魯藏布江源頭——杰馬央宗冰川。

  到達冰川時,采訪組已經(jīng)用光了攜帶的飲用水,而夜間貿(mào)然前往冰川暗河取水有生命危險。在司機平措的提議下,隊員們抽出了卡車水箱里的發(fā)動機冷卻水,用噴燈煮了些方便面充饑,在寒風劇烈搖晃的帳篷里,大家度過了輾轉(zhuǎn)反側(cè)的一夜。

  1998年10月11日,《西藏日報》“雅江行”考察組隊員們在海拔接近6000米的雅江正源——杰馬央宗冰川,手捧著五星紅旗留下了一張珍貴合影,并豎起“雅江源”的標記牌,細心的湯己生還在標志牌背面畫上了一尊菩薩。

  “當時很多藏族牧民并不認識漢字,但只要看到菩薩畫像,他們就知道這塊牌子是神圣的,就不會隨意觸動了?!睖荷忉屩俱驳哪樕下冻隽司眠`的微笑。

  大苦難必有大感動,在人跡罕至的雅江正源,湯己生用快門定格了一個個壯美的瞬間,同時寫就了“雅江行”系列采訪的開篇報道——《??!杰馬央宗》。

  在藏工作的20多年間,湯己生以記錄時代、感受西藏、傳遞溫暖為己任。采訪中,他常?!耙孕W生的姿態(tài)出現(xiàn)”,與藏族同胞以心交心,打成一片,很多藏族農(nóng)牧民群眾都成了他的朋友。

  “內(nèi)地干部支援西藏,一點一滴、一言一行都代表著黨的形象,我們在這里怎么樣,黨的形象就是什么樣?!庇兄?5年黨齡的湯己生堅定地說。

  永遠年輕,永遠熱愛西藏

  “西藏是個美到極致也苦到極致的地方,但支援西藏,沒有誰是咬著牙來吃苦的,在他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記著的永遠是西藏的美,湯老師就是這樣?!爆F(xiàn)任西藏日報社記者部副主任高玉潔這樣評價自己的老領導。

  20多年的援藏記憶,留給湯己生的不僅僅是那些在烈日下、狂風中、暴雨里與西藏廝守的日子,更有日喀則珠穆朗瑪?shù)氖?,那曲羌塘高地的蒼涼,林芝原始森林的雄渾,昌都卡若遺址的神秘,以及布達拉宮的輝煌……

  閑暇時,湯己生大部分時間都用來記錄西藏的美。那些年,在布達拉宮后的龍王潭公園里,人們常??匆姕荷纳碛啊蚰且恢曛曜藨B(tài)各異的左旋柳而癡迷徘徊,不禁為之提筆“造像”。

  自2003年年底退休離開西藏,湯己生開始自費在深圳、上海等地單槍匹馬地辦影展、畫展,不遺余力地宣傳西藏。

  2011年,從不抽煙飲酒的湯己生竟然患上了肺癌。在接受治療的同時,69歲的他依然放不下自己的西藏夢。僅僅一年后,攝影集《大美西藏》就問世了,2019年,湯己生又出版了國畫集《山水西藏》。他曾說,自己做的這一切,只是想為去過西藏的人平添些回味,想為打算去西藏的人做點介紹。

  “援藏,是雪中送炭的工作,雖然過程中冒了一些風險,卻非常值得,即便是把性命丟掉了,我的心也永遠留在雪域高原?!闭f著,湯己生將目光轉(zhuǎn)向了窗外,他分明又看見了布達拉宮后龍王潭公園里,那一株株左旋柳正沐浴著明麗的春光,抽枝發(fā)芽…… 來源:光明網(wǎng)-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澤仁拉姆
那曲县| 兴和县| 乌兰浩特市| 疏附县| 彭山县| 从江县| 青龙| 饶河县| 托里县| 宿松县| 兴隆县| 伊通| 吉首市| 青岛市| 沂南县| 惠东县| 镇巴县| 泰兴市| 丁青县| 鹰潭市| 临颍县| 北川| 平阳县| 上饶市| 常山县| 左云县| 屏东县| 大邑县| 德昌县| 东海县| 万宁市| 雅江县| 宁河县| 太湖县| 南开区| 栾川县| 怀宁县| 平乐县| 扎赉特旗| 东阿县| 泽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