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記(劉正權) 3月12日????? 星期一???? 晴 ? 按照上級要求和部署,駐達日村“四群”工作組結合實際情況進行了合理分工,將所有工作隊員分兩個小組進行入戶走訪。3月12日上午8時,我們第二小組一行6人從村委會出發(fā),對達日小組進行走訪,在達日小組組長家中召集了村民代表大會。 9時30分,達日小組20戶戶主40余人攜帶戶口簿來到會議地點。工作組向村民詳細介紹此次“四群”工作組下鄉(xiāng)的目的和意義,并向村民宣傳黨的惠民政策、民族宗教政策、安全生產、近期藏區(qū)維穩(wěn)等相關文件精神。教育局的李老師重點宣傳了迪慶藏區(qū)教育“兩免一補”政策、人口和計劃生育少生快富工程、應征入伍高校畢業(yè)生補償學費等教育和計劃生育方面的政策法規(guī)??h畜牧獸醫(yī)局次仁邊追結合農牧民實際進行了農林生產補貼、草原生態(tài)補償、退耕還林補助、農機購置補貼、家電下鄉(xiāng)等相關政策和法規(guī)的宣傳。而我就文化惠民工程、農村基層組織、農民社會保障等進行了宣傳。并對群眾提出的一些疑問和問題結合政策進行了詳細的解釋。同時,工作隊與達日小組20名戶主簽訂了《家庭拒絕邪教承諾書》。 按照相關要求,工作組副組長此里培初與達日小組邊瑪茸姆、芝瑪拉姆兩名家庭實際困難建立結對幫扶,這兩戶家中都有殘疾人,是達日小組召開會議決定的與工作組成員結對子的對象。工作組詳細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和實際困難,向聯系對象發(fā)放了《民情聯系卡》,認真填寫《民情臺帳》、《民情登記卡》。并向他們承諾一定會向上級部門如實上報他們的實際困難,盡早的為他們解決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結束一天的走訪,回想白天的點點滴滴,我對此次“四群”活動的意義有了更深的理解:與農民心與心的交流,面對面的關懷,是我們了解群眾所思、所憂、所盼重要途徑,是真正讓黨和政府的陽光照在每個農戶的窗臺上。密切我們黨群、干群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的有效方式,是深受群眾歡迎的。進村入戶,增加與人民群眾的感情,僅僅腳到、身到顯然不夠,更重要的是要心到。百姓心中有桿秤,只有飽含深情的關心農民、愛護農民,竭盡全力為他們解難事、辦實事,只有真心誠意地為農村發(fā)展出謀劃策,才能真正融入農村,才能得到農民的理解和支持,也才能真正地把“四群”活動落到實處。 ? 民情日記(格茸拉姆) 3月13日??? 星期二????? 晴 ? 9點鐘,按照原定計劃大家準時在鎮(zhèn)政府門口集合,由于我們小組分在壩區(qū),大家一致決定先走路去娘吉貢。半個小時我們來到這個社黨支部的活動場所,看見全社男同志正忙進忙出,原來今天是他們社的男同志聚會的日子(大家叫打東刀)??吹轿覀?,大家很熱情的招呼我們進來,并邀請我們和他們一起玩。說明來意,一個高瘦的男人從中走出來,原來他就是社長阿那,他熱情的招呼著我們,并讓大家停下手中的活,就地開個小會。工作組就州委、縣委“四群”、“跨促越”活動的精神進行了宣傳和講解,看見大家頻頻點頭,我們心里也很開心。輪到我講解反邪教的知識時,我心想在農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而且今天來的年長的居多,我便采取了先用漢語再用藏語的宣傳方式,在用藏語時雖然說起來不是很通暢,但是大家都很安靜的聽我說,我心里有說不出的感激。散會后我便急忙對我身邊的老大爺說:“剛才我說的藏話你聽得懂嗎?”老大爺笑著說:“小姑娘,還是聽得懂的,今后要多鍛煉鍛煉呀”。于是我們便和村民閑聊著,和他們一起吃了一頓愉快的午飯。 下午,我們跟著社長來到了一個叫馮春壽的貧困戶家里,老兩口都是農民,有一個女兒,不幸的是女兒在幾年前車禍遇難,女婿也在女兒死后不久走了??粗先苏務撨@件事時凄涼的樣子,再看看除了房子外,幾乎沒有一件像樣一點的家具的家時,真的很心酸。但是,談到孫子,老人的臉上頓時露出了一絲微笑,說自己再苦再累也要讓孫子上學,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當我們講到將對老人一家一對一幫扶時,老人臉上的笑容漸漸隱去,說“自己一輩子沒給國家、政府添過麻煩,老了卻給政府添麻煩了”,老人的話很樸實、很簡單,但是對我們觸動很大,我們也覺得自己身上的責任很重,決心要為老人辦實事、解難事。 從老人家出來后大家都不說話,社長說其實像這樣的家庭這里很多,但是現在政府的惠農惠民政策很多,大家的日子都好過多了,聽到這里我們也相對安心多了。 ? ? 民情日記(阿連主) 3月15日????? 星期四?????? 晴 ? 早晨7:00起床,洗漱完畢,站在窗口,看著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已然變亮,感受著微風吹動枝條的動靜之美,空氣是那樣地清新涼爽,人也感覺特別輕松。草草吃過早飯,我便領著四群工作組成員來到奪通村奪通村民小組進行了調研。奪通村位于奔子欄鎮(zhèn)的東南方向,地處山區(qū),境內地形梁峁起伏,溝壑縱橫,自然條件十分惡劣。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又沒有礦產資源,村里產業(yè)主要以種植業(yè)為主。 干部下鄉(xiāng)住村活動開展以來,如何為農民群眾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真正使干部下鄉(xiāng)住村活動見到實效、讓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是我時常思考的一個問題。因此進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入戶走訪。 座談會上,不大的村委會擠滿了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訴說著村里的困難和發(fā)展思路,近距離的接觸,使我感受到老百姓的淳樸與親情,機關干部與村民之間在那一刻已融為一體。我圍繞“十二五”期間農民增收、推進農業(yè)產業(yè)化、加快轉型跨越發(fā)展等話題,與大家共同商討項目建設和發(fā)展規(guī)劃。并就當前影響和制約農村產業(yè)發(fā)展的瓶頸和困難,提出了三點發(fā)展思路:一要圍繞“水”字做文章,循著水路找財路,只有把吃水問題解決了,才能解決山區(qū)農村畜牧業(yè)發(fā)展的瓶頸;二要充分利用當地地理資源優(yōu)勢,發(fā)展以種植葡萄為主的種植業(yè)。三要做勞務輸出文章,發(fā)展打工經濟。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群眾進行勞務輸出,能穩(wěn)定提高農民收益,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中午,在村民阿安家,就著一盤蘿卜絲,喝著酥油茶,吃著糌粑,和阿安拉起了家常?!斑@么多年了,沒想到今天有您這么大的領導能我家,真想不到啊?!薄鞍?,全市開展干部下鄉(xiāng)住村活動,就是通過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基層、深入一線,進農戶,解民憂,幫助你們脫貧致富,轉變我們干部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一席話感染和打動了阿安,也讓我的思路變得更加清晰。 奪通村是我的下鄉(xiāng)住村聯系點,說實話,對于這樣一個貧困、落后的小山村,來之前我心里很有些擔憂,但通過住村以來的所見所聞,改變了我的認識,也增強了幫扶的信心,感覺收獲很大,體會很深。 ?三是讓群眾得到實惠,讓群眾親身感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這是群眾對干部下鄉(xiāng)住村活動的迫切期盼,也是檢驗下鄉(xiāng)住村活動成效的一項重要內容。干部下鄉(xiāng)住村聯系的都是貧困村,發(fā)展問題、增收問題、熱點難點問題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了的,需要我們發(fā)揮優(yōu)勢、協調優(yōu)勢,靠前服務,多下鄉(xiāng),常住村,帶著感情解難題,這樣才能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這實際上也是對我們干部作風的大檢閱。 ? 民情日記(孟福友) 3月15日?? 星期四??? 晴 根據工作組的分工及安排,今天的工作任務是入戶調研,實地了解個人結對聯戶情況,認真填寫《民情聯系卡》、《民情登記卡》,我結對聯戶的是葉日村貢用村民小組的兩戶困難戶。 早上起床,在正常的洗漱完畢之后,工作組集體在我們的小食堂喝茶。喝茶是一件幸福的事,端起茶碗,快要溢出的酥油茶散發(fā)著陣陣清香,使人胃口大開,再加上一份藏家小妹特制的大餅,看著就讓人眼饞。工作組李組長要求,今天的午飯不能準時,所以大家要多喝茶、多吃餅,一定要比平日多吃一點。在組長的鼓勵下,我將近吃了大半個餅,喝了5碗酥油茶。 今天工作組分六個小隊,兩人一隊,較近的徒步,較遠的驅車前往,當然我們沒有專門的工作車輛,除李組長的專車外,還有三輛私車,四輛車便是四個較遠工作小隊的交通工具了。有幸今天我和總支書記阿主一個小隊,特邀了李組長參加我們小隊。 我們目的地的第一站是習應桶村民小組,第二站是貢用村民小組。從村委會出發(fā),沿著曲折的山路,駕駛技術超群的藏族大哥楊師傅帶著我們在路上狂奔,三十碼的車速感覺比高速公路上100碼還要快,車后留下一條滾滾灰龍。 總支書記阿主是一位標準的康巴帥哥,一路上用漢語向我和李組長介紹葉日村在建或將要推進的項目,當路過曲赤通移民搬遷點時,阿主領我們看了移民新村建設情況,新開土地情況。聽了阿主的介紹讓我對現任村兩委班子的工作能力感到震撼。班子團結、思想超前,一心為了群眾,一句話,這個班子配得強。 習應通看樣子是一個搬遷過來的小組,房屋式樣和內部結構都是一個模式。我們去村民阿吉和邊宗家填表,當然我不是一個稱職的工作隊員,語言不通,溝通起來十分困難,反而讓我們的李組長成了我的專職“翻譯”。而阿主對圍攏過來的群眾解疑答惑顯得游刃有余。 阿吉家共有5個人,邊宗家有9個人,都是小組里的困難戶,在李組長的翻譯下,我認真填寫了兩戶村民的表格。填寫完后心情比較沉重,他們非常困難,成年人都是文盲,沒有一技之長,加之土地貧瘠,產量低,且人均有耕地不足0.6畝,還沒有其他副業(yè)收入,真是難?。?/span> 從習應通到貢用的路上,我沒有說話,心里一直在想,那兩戶人家今后該怎么過……。一小時的路程,不知不覺就過去了,見我沒說話,阿主跟李組長的交流也換成了藏語,當然我聽不懂。到了我聯系的此拉家了,一上去只見兩頂不大的帳篷,在阿主的帶領下我們鉆進了黑暗的帳篷,三分鐘之后我才適應了里面的黑暗,才發(fā)現這是此拉家一家三口的臥室,同時也是客廳,而我只能在臨時抬進的一塊約一米長的木板子上寫字填表了。填完表后我撥開了另一個帳篷的門簾,哦!不足3平米的地方是廚房,更有一年的糧食五袋包谷堆放在里面。真的不想說話了,我的心在流淚……。此母家的情況大致相似,我真的無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