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漢書·龐參傳》記載了一個故事。東漢時期,龐參出任漢陽太守,他聽說當(dāng)?shù)赜袀€叫任棠的隱士,節(jié)操高尚,隱居民間,以教書為業(yè)。有一天,龐參親自去拜訪任棠,想請他指教一二。龐參到了任棠的家,在門口恭候了多時,任棠卻并不與他交談。只見任棠將院中最粗大的一棵薤白拔了出來,又盛了一盂水,一起放在門前,然后把門簾打開,自己則抱著孫子,蹲在門檻后面。 主簿和隨從見任棠對龐太守如此無禮,便想前去斥責(zé)他,龐參阻止了他們。龐參對此情狀,思索了良久,說道:“我想他大概是在告訴我怎樣做太守呢:一盆清水,意思是要我為官清廉;拔一根薤,意思是要我當(dāng)政敢于懲治豪強(qiáng);抱著小孩蹲伏門下,是要我為政能夠體恤弱小呀?!闭f完,龐參感嘆了一聲,便回去了。龐參上任之后,果然堅持清廉為政,抑強(qiáng)扶弱,把漢陽郡治理得很好,受到當(dāng)?shù)匕傩盏膼鄞鳌?/span> 成語“置水之情”就來源于這個故事。 南朝梁沈約為梁朝宗室、安陸昭王蕭緬寫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里提到了這個故事:“公扇以廉風(fēng),孚以誠德,盡任棠置水之情,弘郭伋待期之信?!绷撼瘯r,蕭緬以“密戚上賢”曾任各種要職,在任吳郡太守和雍州牧?xí)r,頗有政績。唐朝高適的《東平旅游奉贈薛太守二十四韻》里有“不改任棠水,仍傳晏子裘”的詩句。宋朝蘇軾在《和方南圭寄迓周文之》之三中寫道:“拔薤已觀賢守政,摘蔬聊慰故人心。” 龐參是河南緱氏(今河南偃師)人,青年時名重鄉(xiāng)里,被河南尹龐奮推舉為孝廉。東漢安帝劉祜元初元年(114年),龐參任護(hù)羌校尉。《資治通鑒》記載了這段歷史:次年春天,護(hù)羌校尉龐參用恩德信義,招附安撫各羌人部落,號多等率領(lǐng)部眾歸降。龐參派他們前往京城朝見,東漢朝廷賜予號多侯爵印信,讓他返回。龐參從此將護(hù)羌校尉府遷回令居,打通了河西走廊與內(nèi)地之間的通路。 《后漢書》稱:“竊見前護(hù)羌校尉龐參,文武昭備,智略弘遠(yuǎn),既有義勇果毅之節(jié),兼以博雅深謀之姿?!?/span> 東漢順帝劉保永建四年(129年),龐參人為大鴻臚,官至太尉?!顿Y治通鑒》記載:“太尉龐參,在三公中最名忠直,數(shù)為左右所毀?!?/span> 有一次,朝廷召集茂才孝廉,由于司隸校尉要彈劾龐參,龐參稱病在家,沒有出席。時任廣漢郡上計掾的段恭乘與會之機(jī),上書替龐參申辯:“伏見道路行人、農(nóng)夫、織婦皆曰,太尉參竭忠盡節(jié),徒以直道不能曲心,孤立群邪之間,自處中傷之地?!倍喂г谧嗾轮姓f道,國家任用賢能,才可治理;君王依靠忠良,才會安全。而今天下之人都慶幸陛下有龐參這樣忠良和賢能的人輔佐,希望陛下最終還是任用他,以此來安定社稷。段恭的奏章呈上后,東漢順帝下詔派遣小黃門問候龐參的病情,并派御醫(yī)給龐參送去羊和酒。 (文章摘選自圖書《畫說廉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