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王國》中有關(guān)迪慶內(nèi)容的是非得失 在《王國》中,有關(guān)迪慶的內(nèi)容分別寫在3、4章中。為便于敘述,將章、節(jié)以下條目抄錄如下: 阿昌果峽谷(虎跳峽) 通過哈巴區(qū) 從哈巴到白地 從打鼓回麗江 圍繞麗江及穿越阿昌果峽谷的飛行 怒江和瀾滄江、瀾滄江和金沙江的分水嶺 從巨甸到其宗 維西史志 土著官員 地區(qū)的邊界 從巨甸到維西 從維西到葉枝平壩 葉枝土司家譜 從葉枝平壩到德欽(阿墩子) 德欽鎮(zhèn)(阿墩子) 卡瓦格博山(白雪山) 從德欽向北到瀾滄江 白芒山或白馬拉 東竹林喇嘛寺 奔子欄 越過高里關(guān)或更里拉 竹巴龍 過彭格拉關(guān) 剌普和其宗 從以上條目不難看出,洛克的文章以麗江為中心先寫近后寫遠,而并非以時間先后為序。為此,本文亦按作者行文順序,選取部分有關(guān)迪慶內(nèi)容,談談讀后感想。窺管之見,難免淺陋,求方家正。 先談虎跳峽。如前所述,洛克曾于1923、1931年兩次考察迪慶并到過虎跳峽。而在《王國》中,洛克將兩次進峽的所見所聞和感受揉合在一起記述,故而讀者一時難以弄清他游覽虎跳峽的準確時間,更產(chǎn)生誤導的是他將進峽的時間寫為“1932”年,以至引起人們爭論。 我們從年表可知:“洛克1931年3月,訪白地及哈巴雪山。12月回到瀘沽湖。”在永寧一帶一住3個多月,“次年2月從永寧到麗江,之后到昆明、上海、北京、香港等地搜集有關(guān)地理的志書和史料。12月回到昆明?!笨梢?932年忙于在中國內(nèi)地各大城市周游的洛克博士,無暇顧及虎跳峽、白地和哈巴雪山。參照洛克于1926年在《國家地理》發(fā)表的長文《穿越亞洲大河流域的大峽谷》(以下簡稱《穿越》)的有關(guān)內(nèi)容,可以得出如下結(jié)論: 1923年10月至12月(或延至次年元月初),洛克探訪迪慶,虎跳峽是終點站。“盡管整個峽谷的長度大約只有100里,但我們花了5天時間,兩天在帳篷里,三天走路爬山?!币颉按蚬姆矫媾c哈巴沒有交通”(1923年4月渡口停止擺渡)。“我們被迫返回余樂,在那里我們發(fā)現(xiàn)了另一艘船?!边@便是洛克第一次虎跳峽之行的時間及渡江地點,在《王國》中并未寫明,而在《穿越》中卻寫得明明白白。 1931年3月,洛克游中甸白地,仍從虎跳峽經(jīng)過。返回時,“由于山隘都還為白雪所覆蓋,我不想再通過金沙江峽谷回到麗江,因而決定通過哈巴離開白地,去打鼓坐羊皮革囊過金沙江?!边@便是洛克第二次虎跳峽之行的時間及渡口地點,在《王國》中記載詳細。 長江上游金沙江從青藏高原自北向南流入云南,在麗江石鼓被海羅山阻擋,又來個“V”字形急轉(zhuǎn)彎,一頭扎向東北。平靜的江水在流入哈巴雪山與玉龍雪山相對峙的大峽谷后,一改溫柔之態(tài),狂暴的向下游沖擊而去。由于大山的擠壓,江流回奔倒涌,吼聲如雷,氣勢壯觀。在峽谷不到三十公里流程內(nèi),江水跌落213米。江面最窄處僅30余米,傳說猛虎憑借江中巨石一躍過江,峽谷因此得名。多少年來,虎跳峽以神、奇、險、峻的特色吸引來不少游人。洛克也是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走進虎跳峽的,當然還有上司交給他的任務。 洛克進入虎跳峽看到的是:“峽谷本身的景致真是無與倫比,山頂上的巖石覆蓋著白雪,似皇冠上的鉆石閃閃發(fā)光,17000英尺(5182米)的山峰高高的聳入藏區(qū)蔚藍的天空,而在約10000英尺(3048米)以下的山腳,亞洲最大的河流在奔騰。峽谷變得越來越深,越來越窄,平靜的江水漸漸變?yōu)闆坝颗炫扰叵鸬暮榱?,飛濺的浪花沖擊著狹窄的峽谷。目睹這條江水兇猛的氣勢,不僅使人毛骨悚然。” 自古以來,行人靠香格里拉縣一側(cè)在陡峭絕壁上開鑿的一條驛道進出峽谷。在這條古驛道上行走,不但人為之驚心,騾馬也為之膽寒。洛克一行到達虎跳峽的中部后,3尺寬的險道馬幫無法通過,只好卸下設(shè)備和行李,整整雇了30個挑夫,才算把東西運到了虎跳峽的尾部。 《王國》中詳細記述了峽谷內(nèi)分散的村落和居民生產(chǎn)生活情況。例如:“下到金沙江邊海拔約7800英尺(2377米)處,有一個村莊叫核桃園?!?4戶從四川遷來的漢族人家,他們與世隔絕地在這里定居了60年,房屋用石頭蓋成。村名核桃園,“我們連一棵核桃樹都沒看到”。在1926年8月發(fā)表的《穿越》中,洛克說:在這個貧困的山村里,赤條條、一絲不掛的兒童們無憂無慮地在江邊嬉戲,給清貧的山區(qū)帶來一點樂趣和希望。洛克推測:他們的祖先是為了躲避官府和強人的追殺才隱居于此,在險峻的山谷里雖然貧困不堪,卻沒有人為的戰(zhàn)亂,所以不用提心吊膽的生活。 |